《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3月20日在北京首發,古代世界規模最大的長時間遠洋航行鄭和航海、中國古代石質建築的代表布達拉宮等9項科技發明創造入選。該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個(ge) 性化郵票本票冊(ce) 同步發行。
當天首發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共9枚,包括製圖六體(ti) 、布達拉宮、陰陽合曆、方劑學、茶樹栽培、線性方程組及解法、瓷器、羅盤(指南針)、鄭和航海,分別類屬於(yu) 光學地學與(yu) 韻律學、土木工程、天文、醫藥學、農(nong) 學與(yu) 紡織、數學、材料與(yu) 製器、機器與(yu) 儀(yi) 器、車船、火藥與(yu) 火器類。
3月20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在北京首發揭幕。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其中,鄭和航海為(wei) 明永樂(le) 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間,鄭和率領船隊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前後7次遠航中,曾到達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西亞(ya) 和東(dong) 非的30多個(ge) 國家。鄭和船隊規模龐大,海船數量在百艘以上,人員多至2.7萬(wan) 餘(yu) 人,航程10萬(wan) 餘(yu) 裏,體(ti) 現了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高超成就。
布達拉宮位於(yu) 西藏拉薩,是由宮殿、寺院、碉樓、城堡等組成的建築群體(ti) ,是規模最大、氣勢最雄偉(wei) 的藏式宮堡建築,也是中國藏族建築技藝的傑出代表,它始建於(yu) 公元7世紀,17世紀重修,於(yu)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茶樹栽培紀念封采用茶紙印製,古樸的紙張裏星星點點嵌著墨綠色的茶葉末,一股清新自然氣息撲麵而來,紀念封正麵主圖部分使用燙黑漆片工藝。
3月20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在北京首發。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舉(ju) 辦的首發活動現場,該所韓毅、黃興(xing) 研究員還通過訪談形式,分別對方劑學和羅盤(指南針)這兩(liang) 項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予以科普介紹和解讀。
3月20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在北京首發,參加活動的青少年代表合影。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了解,《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紀念封基於(yu)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88項內(nei) 容設計,由中國郵政、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chuan) 播中心共同推出,是中國郵政科學傳(chuan) 播係列《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紀念封》子係列。該套紀念封計劃發行10輯,每季度發行1輯,旨在展現中國古代科學成就和科技文明,傳(chuan) 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前三輯已分別於(yu) 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和冬至日發行,獲得廣泛關(guan) 注。
3月20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第四輯在北京首發。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係列紀念封由張泮儉(jian) 、張慶鋒設計,整體(ti) 精美古樸、典雅莊重,集專(zhuan) 業(ye) 性圖文、科普動畫、互動遊戲於(yu) 一體(ti) ,內(nei) 容豐(feng) 富詳實且互動趣味性強。第四輯首發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chuan) 播中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新聞學會(hui) 聯合主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