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產業興 百姓富 集體強

——聶榮縣探索實踐“聯村共建、整鄉推進”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 2024-03-26 09:36:00 來源: 西藏日報

  聶榮縣村級集體(ti) 經濟起步晚、發展不平衡,2019年以前,全縣集體(ti) 經濟收入低於(yu) 5萬(wan) 元的村107個(ge) ,“小散弱”問題突出。近年來,聶榮縣直麵困境、先行先試,邊實踐邊探索,走出了一條黨(dang) 建引領村級集體(ti) 經濟“聯村共建、整鄉(xiang) 推進”的發展之路。

  “聯村共建、整鄉(xiang) 推進”是聶榮縣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金鑰匙”。聶榮縣堅持黨(dang) 建振興(xing) 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以典型帶動促發展,突破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的空間限製,推動強村富民不斷向前邁進——

  色慶鄉(xiang) 下轄28個(ge) 行政村,“整鄉(xiang) 推進”前,集體(ti) 經濟各自為(wei) 戰、收益較差。按照“整鄉(xiang) 推進”思路,堅持由鄉(xiang) 黨(dang) 委引領,組織黨(dang) 員、群眾(zhong) 反複討論,最終確定組建覆蓋28個(ge) 村的集牧業(ye) 產(chan) 業(ye) 、民族手工業(ye) 、餐飲業(ye) 為(wei) 一體(ti) 的雜瑪多種經營合作聯合社。對其中沒有合適項目的村,則以中央財政扶持資金、強基惠民工作經費入股的形式參與(yu) 分紅,集中力量建立生產(chan) 線、升級加工技術、加強產(chan) 品研發,有效破解生產(chan) 要素不齊全、競爭(zheng) 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鏈條不完善等瓶頸問題。2023年,聯建村村均收入達38.12萬(wan) 元。

  尼瑪鄉(xiang) 永曲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紅火,其負責人管理能力突出,而相鄰5個(ge) 村因缺乏致富能人,集體(ti) 經濟效益一直上不去。鄉(xiang) 黨(dang) 委立足地域相鄰、產(chan) 業(ye) 相同的實際,統籌整合6家集體(ti) 經濟資產(chan) 資金,通過草場、牲畜、勞力入股的方式,組建龍秋崩聯村集體(ti) 經濟,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規模化、產(chan) 品銷售一體(ti) 化。2023年,聯建村村均收入達17.14萬(wan) 元。

  永曲鄉(xiang) 距聶榮縣城160多公裏,與(yu) 青海省雜多縣接壤。聯村共建前,這裏因交通不便,集體(ti) 經濟發展困難,是有名的“窮鄉(xiang) 僻壤”。鄉(xiang) 黨(dang) 委根據群眾(zhong) 意願,在調研論證基礎上,整合相鄰的6個(ge) 村級集體(ti) 經濟組建崗龍“一鄉(xiang) 一社”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了由7名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為(wei) 主幹的集體(ti) 經濟組織黨(dang) 支部,推進集中生產(chan) 、統一銷售,集體(ti) 經濟效益逐年提升。2023年,聯建村村均收入達25.8萬(wan) 元。

  截至目前,聶榮縣共創辦“聯村共建”集體(ti) 經濟15家,覆蓋70個(ge) 村,村年均收入達25.02萬(wan) 元,使更多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近就便實現了就業(ye) 增收。

  同時,中央財政投入為(wei) 全縣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壯大、提質增效注入了“強心劑”。2019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資金1990萬(wan) 元,實施了39個(ge) 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項目。其中,投入650萬(wan) 元用於(yu) 發展壯大聯村共建集體(ti) 經濟,涉及項目13個(ge) ,部分資金投入產(chan) 品研發和品牌建設,成功打造“聶”品牌,開發了聶榮拉拉、查吾拉犛牛等6個(ge)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4700查吾拉犛牛”特色畜產(chan) 品更是借助國家能源集團平台走進北京,“聶”牌係列畜產(chan) 品在慧采商城成功上線,為(wei) “聯村共建、整鄉(xiang) 推進”村級集體(ti) 經濟注入了新動能。2023年,中央財政扶持壯大村集體(ti) 經濟項目共產(chan) 生收益1679.43萬(wan) 元,解決(jue) 了2400名牧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受益群眾(zhong) 9739名。

  目前,聶榮縣已基本實現村村有集體(ti) 經濟、村村有穩定的集體(ti) 經濟收入目標,村均收入達10萬(wan) 元,其中5萬(wan) 元以上107個(ge) 村、50萬(wan) 元以上4個(ge) 村,真正把村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資金變成了群眾(zhong) 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和收益。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