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提升供給能力 服務品質生活——西藏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綜述

發布時間: 2024-04-11 09:15: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蔬菜瓜果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多了。”仁增卓瑪望著種滿果蔬的大棚喜笑顏開。

  在昌都市邊壩縣草卡鎮東(dong) 托社區蔬菜種植基地,仁增卓瑪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每天都在各自負責的大棚裏查看蔬菜長勢,確保一年能收獲三次。2010年,邊壩縣政府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建立了東(dong) 托社區蔬菜種植基地,號召社區居民參與(yu) 進來,帶動群眾(zhong) 實現增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都是事關(guan) 民生的大事。近年來西藏把蔬菜穩產(chan) 保供作為(wei) 穩市場、平物價(jia) 、穩民心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來抓,蔬菜生產(chan) 與(yu) 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為(wei) 提升各族群眾(zhong) 生活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統計,全區蔬菜播種麵積由2012年35.61萬(wan) 畝(mu) 提高到2023年的44.45萬(wan) 畝(mu) ,增長24.82%;蔬菜產(chan) 量由2012年的65.59萬(wan) 噸,提高到2023年95萬(wan) 噸,增長44.84%。蔬菜生產(chan) 規模、自給水平、產(chan) 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蔬菜產(chan) 業(ye) 已經成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的亮點,且湧現出了一批蔬菜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村和專(zhuan) 業(ye) 戶,拓寬了農(nong) 牧民就業(ye) 增收渠道。

  “從(cong) 沒想過有一天能在高原上采摘西瓜、葡萄、車厘子……”日喀則市民陳先生趁著周末帶上女兒(er) ,從(cong) 市區驅車近一小時,來到位於(yu) 白朗縣的日喀則珠峰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博覽園,提著印有“白朗蔬菜”的袋子,在種植著不同種類的大棚內(nei) 挑選采摘果蔬。“這裏的果蔬是綠色有機的,不僅(jin) 富有營養(yang) 還很新鮮,我和家人很喜歡來這裏采摘購買(mai) 。”

  不僅(jin) 僅(jin) 在白朗縣,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拉薩市曲水縣、山南市乃東(dong) 區等地也湧現出了一批知名的專(zhuan) 業(ye) 蔬菜生產(chan) 基地。高效日光溫室、大棚等設施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生產(chan) 條件,2023年,蔬菜種植種類增加到100多種,設施蔬菜產(chan) 量達到40萬(wan) 噸,占全區蔬菜產(chan) 量的42%左右。

  一直以來,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不斷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水肥一體(ti) 化、集中育苗等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蔬菜生產(chan) 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同時,充分發揮科技下鄉(xiang) 技術包保工作組作用,及時派出技術專(zhuan) 家,組織區、市、縣各級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深入蔬菜生產(chan) 基地,加大蔬菜綠色輕簡化栽培管理技術應用推廣,引導合理用肥用藥,提升蔬菜品質。

  走進拉薩市東(dong) 嘎農(nong) 副產(chan) 品批發市場,身著工作服的檢測人員,頭戴防護帽,對商戶的蔬果取樣裝袋後進行登記並帶回檢測室,將樣品切塊、放入試管,再通過全自動農(nong) 藥殘留檢測儀(yi) 進行專(zhuan) 業(ye) 檢測,檢測結果會(hui) 第一時間顯示在市場LED顯示屏上,供來往市民參考,並發往相關(guan) 部門平台實現數據共享。“看著大屏幕上的檢測信息,我們(men) 買(mai) 蔬菜更加放心了。”市民次央說。

  近年來,西藏各市(地)陸續建立了檢測機構,加大了有關(guan) 技術標準的製定、無公害基地的認證和監督等執法檢查力度,禁止生產(chan) 、銷售高殘留蔬菜,確保了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在農(nong) 業(ye) 部對全國各主要省會(hui) 城市的蔬菜產(chan) 品質量監測結果通報中,西藏蔬菜農(nong) 藥低殘留水平位居前10位,蔬菜產(chan) 品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

  2023年,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聯合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印發了《盤活閑置蔬菜設施 大力提升蔬菜穩產(chan) 保供能力的實施方案》,積極在拉薩、山南、林芝開展老舊大棚升級改造,實施了蔬菜設施提升改造項目,推進基地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chan) 、商品化處理、產(chan) 業(ye) 化經營。已完成1640.31畝(mu) 閑置大棚恢複利用工作,恢複利用率達87.71%。

  針對西藏常住人口少、流動人口多且不穩定,消費層次和習(xi) 慣差異大以及市場容量小、“易飽易缺”的特點,各市(地)積極推進批發市場(綜合市場)建設,做到規劃布局合理,配套設施健全,市場管理規範。多年來,從(cong) 頂層設計到具體(ti) 實施,從(cong) 髒亂(luan) 差到潔淨美,從(cong) 傳(chuan) 統監管到智慧監管,全區農(nong) 貿市場在城市發展中不斷更新,實現了“高顏值”與(yu) “大智慧”並存。

  2023年7月,拉薩市八一農(nong) 貿市場硬件設施標準化改造提升項目順利完工,市場內(nei) 環境幹淨整潔,攤位分區合理,每個(ge) 攤位正上方懸掛著商戶信息公示屏,方便市民隨時查看,切實保障著消費者的“菜籃子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如今改造後,攤位比以前更大、更幹淨了,售賣的品種也進行了幹濕分類,加上空調的安裝,相信以後我們(men) 在農(nong) 貿市場的生意會(hui) 更加紅火。”拉薩市八一農(nong) 貿市場蔬菜區的攤主鍾女士說。

  2023年,自治區修訂印發了《西藏自治區“菜籃子”專(zhuan) 員(市長)負責製考核辦法》《西藏自治區“菜籃子”專(zhuan) 員(市長)負責製考核辦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壓實了西藏“菜籃子”專(zhuan) 員(市長)負責製,為(wei) 穩步提升西藏“菜籃子”產(chan) 品供給能力提供了製度保障。

  行走在高原大地的沃野田地間,一座座大棚整齊劃一,新鮮翠綠的綠色有機蔬果長勢正俏,人們(men) 忙著收獲果實,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出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