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村民在給土地育肥。
圖為(wei) 村民強巴一家在給果園砌圍牆。
圖為(wei) 村民舉(ju) 辦婚禮。
圖為(wei) 農(nong) 田一角。
圖為(wei) 上尼屋風光。
圖為(wei) 田間勞作後歸來的村民。
圖為(wei) 尼屋田園風光。
4月初,冰封的藏北河湖複蘇,飄飄灑灑的雪花把草原變成茫茫雪野,使人難覓春天的蹤跡。
但有一個(ge) 地方,桃花開滿山坡,農(nong) 田渲染新綠,春風吹動心房,整個(ge) 峽穀都是生機勃發的春意。
這裏,就是那曲市嘉黎縣尼屋鄉(xiang) !
這裏,有藏北最早的春天!
看——春天的肌理
從(cong) 八蓋鄉(xiang) 沿易貢藏布溯源而上,50公裏的路程足足走了近3個(ge) 小時,路況的確不好,但風景絕美——遠處高山雲(yun) 霧繞、耳邊溪流水潺潺、窗外綠意撲麵來,路旁懸崖上相擁盛開的桃花、杜鵑花芬芳撲鼻,花開爛漫的生命力正在把春天具象化。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就這樣在峽穀中穿行,沉醉於(yu) 水光山色,至稍開闊處,借用無人機的視角,能看到這裏便是自邊壩縣金嶺鄉(xiang) 方向流過來的霞曲匯入易貢藏布之處。而易貢藏布的上遊,地圖上標注為(wei) 尼屋藏布。
尼屋,就這樣以河流交匯的自然肌理呈現在我們(men) 麵前。
尼屋分為(wei) 上尼屋和下尼屋。沿著尼屋藏布一路向上幾十公裏,就來到上尼屋,夾岸兩(liang) 山草木茂盛、鬆柏蒼翠、牛馬成群。但最讓人驚喜的是依嘎瀑布和依嘎冰川,依嘎瀑布飛瀉直下,流入尼屋藏布,依嘎冰川遠看如婚紗裙擺飄灑山間,近看是明顯的冰川融化形成山體(ti) 斷麵。
站在半山腰眺望冰川,震驚於(yu) 自然的肌理如此清晰呈現,而山背後就是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據說過去有古道前往,現在早已不再行走。從(cong) 衛星地圖上看,這處冰川距離大名鼎鼎的巴鬆錯相距不遠,不由讓人感歎造化無端——巴鬆錯成為(wei) 林芝的熱門旅遊景點,而依嘎冰川依然是隱藏在藏北峽穀間的秘境。
尼屋鄉(xiang) 所在地一般稱為(wei) 下尼屋,是一片雪山環繞的開闊穀地,層層疊疊全是桃樹,此刻蓓蕾初綻、雲(yun) 蒸霞蔚,使這處峽穀的春意濃到化不開。
順著村裏蜿蜒曲折的桃花路,我們(men) 和村民一邊聊一邊走向春天的田野。無人機在田間騰空而起,拍攝的畫麵讓我們(men) 驚豔到跳起來——坡地上一塊塊農(nong) 田形狀各異、肌理分明,有的如同一枚葉脈完整的標本,有的如同孩童描繪的抽象畫,有的如同精巧裁剪的扇麵……新翻播種的農(nong) 田呈現出內(nei) 斂的深褐色,去冬播種的冬小麥是油嫩嫩的新綠,田埂上含苞的桃花氤氳成一片褐粉色。
尼屋,此刻向我們(men) 呈現出春天最美的肌理,那是人們(men) 辛勤耕作的軌跡,那是充滿希望的田野!
聽——春天的聲音
人勤春來早,春回大地農(nong) 事忙。
尼屋的高山峽穀之間春風浩蕩,鼓蕩耳膜的風聲似乎在提醒著我們(men) 春天的忙碌,河穀開闊處農(nong) 田與(yu) 村落相得益彰,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各種春天的聲音伴隨呼呼作響的風聲,聲聲入耳。
村口傳(chuan) 來檢修農(nong) 機具的發動機聲,這幾天進入了春耕最忙碌的時候,幾個(ge) 村民正在檢修自家的拖拉機、播種機等農(nong) 機具,一遍遍發動著、檢查著。寒暄中,他們(men) 說,有了這些農(nong) 機具的幫助,現在田間耕作越來越省心省力。也正因如此,每年農(nong) 忙時都會(hui) 多次檢修,爭(zheng) 取排除所有隱藏故障,讓這些“好幫手”在田野上大展身手。
漫步村落,遠遠就聽見喧鬧聊天和砌牆的聲音,原來是強巴一家正在給果園砌圍牆。“院裏的蘋果樹發芽了,為(wei) 了防止牛吃,我們(men) 就用石頭將圍牆壘得高一些,杜絕一切影響蘋果收成的因素。”強巴爽朗地笑道,“去年我們(men) 家賣蘋果共收入4萬(wan) 元,一年之計在於(yu) 春,現在就要做足準備,今年收成肯定會(hui) 更好!”閑談間,強巴從(cong) 家裏拿出一籃自家產(chan) 的蘋果分給大家吃,深紅的蘋果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散發著春天的甜美氣息。
“轟隆隆,轟隆隆……”旋耕機的轟鳴聲響徹田野,記者一行循著聲音走向田地間,村民曲美仁增家的小白狗也跟在我們(men) 身後,在春天的田野上吠叫著找尋主人。
一輛紅色的旋耕機在田地旁停下來,曲美仁增邊換犁頭,邊感歎著科技帶來的便捷:“以前耕地全靠牲畜,費時耗力,現在開著旋耕機就把地耕完了,聽著這機器轟隆隆的聲音,我覺得格外開心,好像在說我們(men) 尼屋的春天特別美,我們(men) 的生活肯定也會(hui) 更幸福!”
呼呼的風聲、哢哢的砌牆聲、旋耕機的轟鳴聲、村民的歡笑聲、狗吠聲、牛哞哞聲、羊咩咩聲……春天的聲音在美麗(li) 的尼屋峽穀回蕩,奏響一場樸素而華美的春之交響曲!
講——春天的故事
尼屋故事多,最出名的是關(guan) 於(yu) 野人的傳(chuan) 說。
在鄉(xiang) 幹部普旦的帶領下,我們(men) 走向下尼屋的最東(dong) 端,在荊棘叢(cong) 生的山坡上,有兩(liang) 處相距不遠用巨大岩石壘砌的牆體(ti) ,最大的石頭長約2米,高近1.5米。
這處遺址叫“孜巴也鬆”,傳(chuan) 說是“野人”蓋的。
相傳(chuan) 很久以前,有一群人逃生至尼屋,並在此安家生活。殊不知這裏本有原住民,也就是“野人”——野人體(ti) 型巨大、力氣也很大,且特別樂(le) 於(yu) 模仿外來人勞作,比如白天看到這群人在砌牆,晚上就用巨大岩石堆砌出了這處牆體(ti) ……
“尼屋不光有‘野人’,‘格薩爾王’也喜歡這裏!”普旦告訴我們(men) ,相傳(chuan) 依嘎冰川、依嘎瀑布就與(yu) 格薩爾王有關(guan) 。
故事雖無據可考,但也依稀勾勒出尼屋和外界交往交流的過往。
在依嘎冰川旁,我們(men) 偶遇了“老杜”——一個(ge) 藏語和四川話都說得非常地道的“尼屋人”。
老杜叫杜安全,1994年春天從(cong) 四川老家到尼屋打工,參與(yu) 修電站時腿部被大石砸傷(shang) ,那年他31歲。因為(wei) 當時尼屋交通不便、山路崎嶇,他就借住在當地農(nong) 戶家養(yang) 傷(shang) ,並和悉心照顧他的藏族姑娘戀愛成婚,孕育了兩(liang) 個(ge) 孩子,現在都已分別成家。
30年了,桃花紅了30次,老杜兒(er) 女成行、生活幸福,開了一家農(nong) 家樂(le) ,生意紅紅火火,徹底融入尼屋。“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尼屋接納我、照顧我,給了我真摯的愛與(yu) 幸福,尼屋就是我心中最美麗(li) 的地方!”
下尼屋的田壟上,35歲的紮西旺姆正在和相熟的村民一起幹農(nong) 活,她是從(cong) 波密縣八蓋鄉(xiang) 嫁到這裏的,已經在尼屋生活了7年。“這裏和八蓋一樣,都以農(nong) 耕為(wei) 主,氣候也差不多,人也很熱情,我和鄰居們(men) 經常一起挖蟲草、采鬆茸、幹農(nong) 活,感覺很幸福!”
交通往來,美麗(li) 幸福,正是尼屋故事的主旋律。
在我們(men) 即將離開尼屋的時候,還趕上了一場春天的婚禮,那曲市“普古曲姆”旅遊形象大使比賽第一名獲得者——尼屋鄉(xiang) 的拉姆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雪山下、桃林中、田野裏、村落旁,尼屋的春天如此盛大而美好,萬(wan) 般風情相融交錯,春色春聲春情包羅萬(wan) 象,將大千世界的溫潤、熱情、浪漫、包容都展露得淋漓盡致。
這是藏北最早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