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旅新探|西藏嘎瑪溝:領略喜馬拉雅的原始之美

發布時間: 2024-04-23 09:06:00 來源: 新華社

  “隻要進入嘎瑪溝,你就超越地球上99%的人了。”日前,在完成一次珠峰東(dong) 坡徒步後,參與(yu) 者們(men) 在出口打趣。這條徒步路線在過去的一年僅(jin) 有2000多名遊客踏足,是實打實的“冷門路線”。

  嘎瑪溝,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定日縣與(yu) 定結縣之間,整個(ge) 山穀人跡罕至,生長著珠峰地區保存最好、麵積最大的原始森林,在20世紀被西方探險家譽為(wei) “世界上最美麗(li) 的山穀”。

  這裏同時也被稱為(wei) 珠峰東(dong) 坡,向內(nei) 行進40公裏,便可以抵達珠峰腳下,從(cong) 珠峰東(dong) 側(ce) 觀看“世界第一高峰”。但由於(yu) 珠峰東(dong) 坡並非傳(chuan) 統的登山路線,過去除了當地牧民外,這條山穀鮮為(wei) 人知。


這是晨光照耀下的喜馬拉雅山脈一隅(4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洛卓嘉措 攝

  近年來,西藏文旅相關(guan) 部門在此打造“珠峰東(dong) 坡嘎瑪溝徒步旅遊路線”,進一步深化西藏旅遊產(chan) 品的深度和廣度,並吸引眾(zhong) 多遊客用徒步的方式領略喜馬拉雅的美景。當地藏族導遊頓珠介紹:“2018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徒步愛好者來到嘎瑪溝,我們(men) 過去的牧場如今已經成了越來越多遊客的目的地。”

  相比珠峰傳(chuan) 統路線,珠峰東(dong) 坡的嘎瑪溝顯得格外“清新”,嘎瑪溝入口處海拔僅(jin) 3700米,進入一小時後便可以看到河流、鮮花與(yu) 高原穀地。4月,高原的春風尚未吹開這裏的綠色,但雪山和冰河蘊含著一種野蠻的、獨特的美,徒步其中盡可感受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另一麵。

  這裏荒無人煙,但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小葉杜鵑隨處可見,高原上的龍膽草已在石縫中蓄勢待發,犛牛、岩羊以及雪雞的足跡印在厚厚的雪上……4月的山穀,處處給人透露著即將醒來的美與(yu) 希望。


這是在嘎瑪溝中拍攝的犛牛和雪山(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這裏更沒有什麽(me) 拾級而上,前人踏過的小道隨時會(hui) 被冰雪覆蓋。春天,河流之上還覆著厚厚的冰雪混合物,一不小心便會(hui) 踏進雪水之中。自然的力量在此施展得淋漓盡致,積雪與(yu) 生長蔓延的苔蘚在地表交錯,把目之所及染成白、綠、紅如抽象畫一樣的奇異景觀,遠處的雪山時而映射陽光,時而被空中飛舞的冰雪遮蓋。在這裏,感覺人類才是外來者。


遊客在嘎瑪溝中徒步行進(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到來,頓珠和其他當地向導一樣,認識到了旅遊發展帶來的責任。“我們(men) 提供的不僅(jin) 是向導服務,更是保護這片土地的承諾。”今年,他所開辦的公司和多家旅行社簽訂了合作協議,致力於(yu) 提升導遊服務質量、保護生態環境,期望在5月開山之後能夠更好地深耕珠峰東(dong) 坡。

  隨著嘎瑪溝徒步路線的規劃和開發,當地的生活也在逐漸改變。一批專(zhuan) 業(ye) 的高山向導已經被培養(yang) 起來,人均增收超萬(wan) 元。


遊客在嘎瑪溝中的曉烏(wu) 措營地觀賞“日照金山”景象(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帆 攝

  曾經,“神秘”和“原始”構成了嘎瑪溝的底色,也成為(wei) 了這裏攝人心魄之美的來源。

  如今,走入高原,走入這種原始景觀,探索人和生態的和諧共處之道已成為(wei) 當前西藏文旅發展的新方向。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嘎瑪溝,曾經閉塞的山村也由此打開了一扇向外的門,人們(men) 正在珠峰東(dong) 坡搭建一條互利互惠的攀登之路。

  記者:洛卓嘉措、楊帆、丁增尼達

  策劃/編輯:王黎

  海報製作:邱星翔

  素材支持:西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日喀則市旅遊發展局、定日縣人民政府

  新華社國內(nei) 部、西藏分社聯合製作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