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古代阿裏的母親(qin) 河,非象泉河莫屬。
從(cong) 岡(gang) 底斯山南坡的源頭湧出後,象泉河在流經土林時放緩了前行的腳步,孕育出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劄達盆地,成為(wei) 西藏西部最為(wei) 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國、古格王國都曾在象泉河流域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坐落在劄達縣托林鎮東(dong) 嘎村境內(nei) 的皮央石窟遺址,便是古格王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東(dong) 嘎村祖祖輩輩的居民們(men) 在遺址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把遺址視作自己家園,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著它,湧現出了一個(ge) 個(ge) 以守護遺址為(wei) 畢生使命的可敬人物,流傳(chuan) 出了一段段守護遺址的感人佳話。
每個(ge) 來到皮央石窟遺址的人,都會(hui) 在村口遇到笑意盈盈的文保員兼售票員達瓦加布,在他的熱情幫助下停好車輛,聽他簡單地介紹參觀遺跡的注意事項。如果下山肚子餓了,還可以在他開的茶館裏,吃上熱騰騰的咖喱飯或是牛肉麵。
從(cong) 達瓦加布的笑臉上就能看出,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不算自家的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收入,光是從(cong) 事文保員和售票員兩(liang) 項工作,每年就能給他帶來4萬(wan) 餘(yu) 元的工資。2018年,他僅(jin) 自籌4萬(wan) 元,就住進了90平方米的易地扶貧搬遷新居,去年又在村口開起了茶館,生意很是不錯。
“除了售票,我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上山一次,和其他文保員一樣,負責遺址的衛生清掃和安全檢查。”達瓦加布一邊讓記者多吃點剛煮好的牛肉一邊說,“很感謝黨(dang) 和政府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我會(hui) 好好珍惜。”
劄達縣旅遊發展局局長達瓦卓瑪介紹,皮央石窟遺址作為(wei)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裏一共安排了包括達瓦加布在內(nei) 的15名文保員,這些群眾(zhong) 除了切實加強遺址的日常維護外,還能在不太影響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的前提下,過上按月領工資的新生活,實現了文物保護與(yu) 收入提升的共促進、同發展。
達瓦加布18歲的兒(er) 子嘎瑪紮西正在拉薩讀高中。每次放寒暑假回家,達瓦加布總會(hui) 陪著兒(er) 子到皮央石窟遺址裏轉一圈,他想讓兒(er) 子記住,家和皮央石窟遺址永遠都是聯係在一起的,隻有遺址在,家才會(hui) 更好。
“將來我們(men) 老了,他們(men) 這一代人就有可能要當文保員了,希望他們(men) 能守好遺址,建設好東(dong) 嘎。”達瓦加布認真地說道。
在他身後,皮央石窟遺址巍然矗立,默默注視著腳下的村莊和往來的人群,杜康殿鮮紅的外牆反射著太陽的光芒,洞窟裏精美的壁畫穿越千年時光,綻放出無窮的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