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羅珠巴鬆:唐卡創作不能離開大眾

發布時間: 2024-06-08 10:16:00 來源: 西藏商報

  唐卡,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其題材豐(feng) 富,包含曆史、文化和生活。昌都嘎瑪嘎赤畫派傳(chuan) 承人羅珠巴鬆出生在唐卡世家,是嘎赤派大師烏(wu) 欽·敦德拉鬆的後代,他自幼學習(xi) 唐卡,7歲啟蒙,8年築基,19歲獨立創作,21歲收徒,31歲被認定為(wei) 自治區級非遺傳(chuan) 承人,41歲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在西藏嘎欽唐卡畫院,他分享了自己學習(xi) 、傳(chuan) 承發揚唐卡的故事。

  基本功不過關(guan) 永遠隻能是一位模仿者

  夏日午後,記者驅車抵達西藏嘎欽唐卡畫院。在這裏,我們(men) 見到了昌都嘎瑪嘎赤畫派的傳(chuan) 承人羅珠巴鬆,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斯文靦腆。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眼前這位年輕的唐卡畫師已經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今年2月,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推薦人選名單,羅珠巴鬆作為(wei) 藏族唐卡(昌都嘎瑪嘎赤畫派)的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入選。

  記者跟隨羅珠巴鬆走進畫室,隻見一群年輕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地繪製唐卡,除了畫筆在畫布上摩擦出的“沙沙”聲,再無其他聲音。羅珠巴鬆告訴記者,大多數學生正在練習(xi) 的是白描,也就是唐卡繪製的基本功,“我的父親(qin) 和老師一直強調,如果繪畫基本功不過關(guan) ,那就永遠隻能當個(ge) 仿繪的畫者。”

  1983年,羅珠巴鬆出生於(yu) 昌都的唐卡世家,爺爺和父親(qin) 都是昌都嘎瑪嘎赤畫派的大師。因此,羅珠巴鬆自小就與(yu) 各種唐卡打交道。由於(yu) 嘎瑪嘎赤畫派曾一度麵臨(lin) 失傳(chuan) 的危險,爺爺和父親(qin) 非常重視畫派弟子的培養(yang) 。於(yu) 是,羅珠巴鬆家中的四兄弟,除了最小的弟弟外,其他三人都是從(cong) 7歲就開始學習(xi) 唐卡。

  年輕人的“迷茫” 也曾對學習(xi) 唐卡產(chan) 生過動搖

  兒(er) 時,羅珠巴鬆目睹爺爺和父親(qin) 精湛的唐卡繪畫技藝,內(nei) 心充滿敬仰。然而,當他真正開始學習(xi) 時,才深刻體(ti) 會(hui) 到要成為(wei) 像父輩那樣的大師,需要付出多少艱辛與(yu) 努力。羅珠巴鬆回憶起學藝歲月,那是一段充滿活力的日子,他常常在拂曉的靜謐山林中大聲朗誦,又在油燈燭光的深夜專(zhuan) 注地提筆描繪。

  “那時,我每天睜開眼除了朗誦就是在畫畫,幾乎沒有任何娛樂(le) 活動。唯一的‘抱怨’也隻是紙張太少,無法滿足我練習(xi) 的需求。”在紙張稀缺的年代,羅珠巴鬆總是將每張紙用到極致,不願浪費一絲(si) 一毫。

  經過艱苦且枯燥的學習(xi) ,在18歲那年,羅珠巴鬆的父親(qin) 終於(yu) 放手讓他獨立完成一幅客戶訂單。然而,年輕的羅珠巴鬆在見識到拉薩的繁華後,也曾產(chan) 生過一絲(si) 懈怠心理。麵對周遭的誘惑,有人勸他售賣成品唐卡賺錢。盡管他謹遵父親(qin) 的教誨,沒有走上那條道路,但看到同齡人都擁有自己的事業(ye) 和收入,而自己卻還是一個(ge) 需要父母供養(yang) 的畫館學徒時,他的內(nei) 心也不免對學習(xi) 唐卡產(chan) 生過動搖。

  作為(wei) 羅珠巴鬆的啟蒙老師,父親(qin) 很快就覺察到了他心中的動搖和迷茫。“當時父親(qin) 把我叫到一旁,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藝術之路需要耐心和堅持。繪製一幅精品唐卡尚且有‘布穀三鳴唐卡成’的說法,何況他想將我培養(yang) 成一名出類拔萃的唐卡畫師。”隨後,父親(qin) 將他送回了昌都,拜唐卡畫師桑珠羅布為(wei) 師。

  個(ge) 人風格凸顯 在眾(zhong) 多唐卡作品中脫穎而出

  家鄉(xiang) 的靜謐與(yu) 安逸,重新喚醒了羅珠巴鬆學藝的初心——他渴望成為(wei) 像爺爺、父親(qin) 一樣出色的唐卡畫師。在桑珠羅布的悉心指導下,羅珠巴鬆以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到唐卡學習(xi) 中。山間的生靈、古籍中的典故、時光的印記……所有這些都成為(wei) 了他創作的靈感源泉。

  那些日子裏,羅珠巴鬆常常在唐卡畫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一次,畫室裏的顏料緊缺,他急著去買(mai) ,全然不知自己的褲子已經磨破,就這樣穿著屁股上破洞的褲子出了門。直到街上有人看著他偷笑,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窘態,隻得用外套係在腰上,匆忙回家,心中還在嘀咕:“這些褲子怎麽(me) 這麽(me) 不經穿,坐一會(hui) 兒(er) 就破了!”

  經過兩(liang) 年的刻苦練習(xi) ,23歲的羅珠巴鬆終於(yu) 被父親(qin) 接回拉薩,開始獨立承擔繪製作品的任務。隨後,他開始參加各類藝術比賽。穩健成熟的畫風、細膩流暢的筆觸、淡雅清新的畫麵,讓他的作品在眾(zhong) 多唐卡中脫穎而出。2017年,羅珠巴鬆榮獲“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逐漸在唐卡藝術界打響了名聲。

  竭盡所能傳(chuan) 承 意識到“非遺傳(chuan) 承人”重擔

  最初,羅珠巴鬆對於(yu) “非遺傳(chuan) 承人”沒有概念,隻覺得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認可。隨著與(yu) 業(ye) 內(nei) 人士深入交流,他才逐漸意識到“非遺傳(chuan) 承人”的責任。

  羅珠巴鬆說,作為(wei) 一名非遺傳(chuan) 承人,他不僅(jin) 要將唐卡傳(chuan) 承下去,更要不斷培養(yang) 新生力量。他從(cong) 21歲開始收徒,至今已培養(yang) 了60多名弟子。剛開始收徒時,徒弟們(men) 大多年幼頑皮,管理和教導都頗具挑戰。然而,每當看到徒弟們(men) 創作出好作品時,他內(nei) 心的欣慰之情又無以言表。如今,羅珠巴鬆的弟子中,比較出色的幾位已經開始收徒,傳(chuan) 承正在延續。

  羅珠巴鬆時常告誡徒弟,唐卡是屬於(yu) 大眾(zhong) 的藝術。因此,唐卡創作不能偏離傳(chuan) 統,更不能偏離大眾(zhong) 。除了部分非常考究的傳(chuan) 統唐卡作品之外,羅珠巴鬆也會(hui) 繪製《蒙人禦虎圖》《格薩爾王征戰圖》等貼近民眾(zhong) 生活的畫作。

  未來,羅珠巴鬆將竭盡所能,全麵發揮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傳(chuan) 承並發揚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文/記者 趙越 德吉央宗 圖/記者 桑旦歐珠)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