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工布紮念琴——奏出悅耳動聽音

發布時間: 2024-06-09 11:28:00 來源: 人民日報

 


布尼瑪在彈奏紮念琴。記者 徐馭堯攝

  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福建公園內(nei) ,布尼瑪和徒弟洛桑坐在公園的河邊彈著紮念琴。61歲的布尼瑪,是工布紮念琴的自治區級非遺傳(chuan) 承人。隻見布尼瑪輕攏慢撚,琴聲悠揚,洛桑認真傾(qing) 聽,學習(xi) 師傅的演奏技巧。

  不一會(hui) 兒(er) ,布尼瑪放下樂(le) 器,洛桑開始獨自演奏。“彈這一曲的時候手指要放這邊……”布尼瑪耐心地給洛桑講解著。師徒倆(lia) 彈奏的這種樂(le) 器叫紮念琴,意為(wei) “悅耳動聽之聲”,是西藏曆史悠久的彈撥樂(le) 器。2014年,紮念琴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紮念琴有六弦琴、八弦琴、十六弦琴等,其中以六弦琴最為(wei) 普遍。常見的六弦琴,其琴身長約一米,有6個(ge) 旋鈕,彈奏部為(wei) 木質共鳴箱,音色柔和悅耳,琴身輕便。紮念琴的聲音悅耳柔和,特別適合用來即興(xing) 抒情。

  40多年前,16歲的布尼瑪成為(wei) 林芝民間藝術團的一員,開始學習(xi) 紮念琴。多年來,他一邊認真表演、一邊默默鑽研。彈奏工布紮念琴時需要邊彈邊唱,甚至還要隨之舞蹈。在林芝,每當有喜慶的日子,人們(men) 就喜歡把家裏的紮念琴拿出來,彈奏各種各樣的工布民歌。“用紮念琴彈奏的工布民歌,總有一種特別的韻味。”紮西崗村的村民達瓦喬(qiao) 說,平日裏一有空閑,他就喜歡坐在自家小院裏彈上一曲。

  “紮念琴是人們(men) 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必須要傳(chuan) 承和發展好。”林芝市旅發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林芝市為(wei) 了促進當地旅遊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把短期遊變成深度遊,將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與(yu) 獨特的民俗文化相結合,讓遊客們(men) 不僅(jin) 能欣賞到美景,還能有多樣的文化體(ti) 驗。“例如,林芝市通過將紮念琴的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當地旅遊業(ye) 的發展相融合,讓非遺搭上‘旅遊快車’,促進活化利用。”該負責人說。

  布尼瑪的不少學生都在景區表演過紮念琴,這已經成為(wei) 林芝各景區展現工布文化的一個(ge) 特色景觀。“林芝旅遊旺季時,各種大小活動現場都能聽見紮念琴動人的音符。”紮西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次仁介紹,村裏有些民宿晚上還會(hui) 表演文藝節目,除了跳傳(chuan) 統的鍋莊舞之外,還會(hui) 彈奏紮念琴,唱工布民歌,深受遊客歡迎。

  此外,在林芝市,紮念琴等非遺也正在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為(wei) 了提升年輕人對紮念琴彈唱的興(xing) 趣,當地部分中小學購置紮念琴、譜架、琴弦等設備,開設“紮念琴彈唱青少年傳(chuan) 承班”,豐(feng) 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讓更多孩子認識、了解這一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現在大家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feng) 富多彩,紮念琴也在文旅融合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體(ti) 現其價(jia) 值,這讓我對紮念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布尼瑪說。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