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yun) 南麗(li) 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如今,古城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成為(wei) 人們(men) 外出旅遊時的熱門景點之一,也是人們(men) 了解當地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西藏也有這樣一座古城——太昭古城。
藏王避雨石、關(guan) 帝廟遺址、太昭宗政府遺址、清軍(jun) 古墓群、“太”山石敢當、萬(wan) 善同歸碑……太昭古城位於(yu)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一處古老的村落,從(cong) 吐蕃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再到後來的清軍(jun) 入藏,太昭村內(nei) 的曆史遺跡,貫穿千年。本期【文化中國行】帶你走進太昭古城,與(yu) 時空對話……
文化底蘊深厚,曆史遺存眾(zhong) 多
從(cong) 拉薩出發向東(dong) 行駛240公裏,在國道318旁坐落著一個(ge) 靜謐的工布小村莊,路旁指示牌上清晰可見“太昭古城”字樣。穿過鬱鬱蔥蔥的樹林,古老的太昭村屹立在山水間。
太昭,古稱江達,是漫漫唐蕃古道、茶馬古道上重要節點。進藏的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東(dong) 道和川藏驛道中有3條從(cong) 此經過。因此,元朝時在太昭始設驛站,藏、漢、回等民族和尼泊爾客商在這裏經商交易,太昭從(cong) 此形成規模,在清末成為(wei) 西藏經濟、文化、交通重鎮,也成為(wei) 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曆史見證。
藏王避雨石、茶馬古道(唐蕃古道)、關(guan) 帝廟遺址、萬(wan) 善同歸碑、清軍(jun) 古墓群、十八軍(jun) 橋遺址……太昭古城擁有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其文化底蘊深厚、曆史遺跡眾(zhong) 多,可以說,太昭是一座見證了曆史變遷的千年古城。2023年,太昭被評定為(wei) 自治區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同年9月,全區首個(ge)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題的展館在太昭開展。
行走在太昭村裏的石板路上,眺望盤繞在半山上的茶馬古道,依稀可見昔日熱鬧繁華的場景;曆史的變遷也讓太昭村更具魅力,時光老人默默注視著古城,沉穩地述說著古往今來在這裏發生的故事。
傳(chuan) 承曆史,發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
早上8點,天剛蒙蒙亮,加央曲紮從(cong) 溫暖的被窩裏爬起來。簡單地洗把臉,一杯酥油茶配上糌粑,早餐過後他走向不遠處的太昭陳列館。
今年45歲的加央曲紮是土生土長的太昭村人,也是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2023年9月27日太昭陳列館開館,他成為(wei) 講解員。“我們(men) 村有很多曆史遺跡,文化底蘊深厚,陳列館的建成是相關(guan) 政府部門對我們(men) 村文化的重視,所以我當時很激動也很欣慰。由於(yu) 我對村裏的曆史比較了解,所以就當起了講解員,給遊客進行講解。”加央曲紮說。
“我小時候就聽長輩們(men) 說過文成公主的故事,也見過山上的石洞裏有雕像,但是當時大家都不懂。後來相關(guan) 部門邀請專(zhuan) 家實地考察後才發現有1300多年的曆史,當時村裏人都很震驚。這些都是曆史的見證,必須好好保護傳(chuan) 承呀。”加央曲紮說,從(cong) 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再到後來的清軍(jun) 入藏,太昭村內(nei) 的曆史遺跡,貫穿千年。
太昭村的過去是一部濃墨重彩的曆史書(shu) ,也是光榮的紅色曆史,更是民族團結的典範。加央曲紮會(hui) 利用業(ye) 餘(yu) 時間收集相關(guan) 資料、學習(xi) 曆史文化、詢問村中長輩,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講解,將發生在這裏的故事流傳(chuan) 下去,讓這裏的文化曆史被更多人所熟知,也為(wei) 村裏的文化保護與(yu) 旅遊注入更多動力。
近年來,隨著林芝市及工布江達縣對太昭古城投入力度的加大,陳列館安排了專(zhuan) 門的講解員,但閑下來的加央曲紮依然會(hui) 每日去陳列館看看,人多時也會(hui) 客串下講解員。在他的影響下,14歲的大兒(er) 子也對曆史文化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那些口耳相傳(chuan) 留下來的“傳(chuan) 說”也成為(wei) 父子倆(lia) 的共同話題。“他也對我們(men) 村裏的曆史很感興(xing) 趣,在陳列館當過小小講解員,現在孩子在外地上學,希望他能繼續弘揚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加央曲紮說。
建設特色小鎮,讓古老的村莊煥發新活力
為(wei) 彰顯千年古城新魅力,深入推進林芝市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林芝市進一步加強對曆史遺跡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堅持合理利用、傳(chuan) 承發展,更好展現地方人文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讓“塵封的記憶”以嶄新姿態重現輝煌。2024年,太昭古城民族團結特色小鎮項目被列入林芝市第一批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項目,並將於(yu) 今年6月底前分批開工建設。
工布江達縣文旅局副局長俞森介紹,太昭特色小鎮建設計劃以複原古街風貌、豐(feng) 富特色業(ye) 態、深化利益聯結、引領群眾(zhong) 增收為(wei) 主要思路,通過對太昭茶馬古驛街的立麵和道路進行改造等方式,恢複太昭作為(wei) 西藏腹地茶馬古驛站的獨有風貌。同時,統一布局特色餐飲、手工製作和特產(chan) 展銷等業(ye) 態,營造“民俗一條街”。此外,還將修繕關(guan) 帝廟、宗政府、甲桑橋和古驛站隘口等古建築,並賦予文化內(nei) 涵和寓意,打造打卡點,帶動村集體(ti) 和群眾(zhong) 增收。
如今,太昭村的文化遺跡保護工作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太昭古城重現昔日風貌,特色民居演繹民族風情,遺跡鐫刻古城記憶與(yu) 濃濃鄉(xiang) 情……曆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匯成現代宜居之地。“相關(guan) 部門複原古城風貌,對於(yu) 我們(men) 村民來講既留住了鄉(xiang) 愁,也是利用曆史文物讓我們(men) 吃上‘文化飯’‘旅遊飯’。”加央曲紮說。
“我們(men) 將切實做好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傳(chuan) 承文化根脈,留住古城記憶,推進曆史遺跡、紅色資源等合理適度利用,做好太昭旅遊文章,讓古老的村莊煥發新的活力。”俞森說。
記者手記
曆史遺跡是城市記憶的物質留存,是城市文化、內(nei) 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承載著前人智慧,傳(chuan) 承著曆史文化,展現著城市風貌,具有不可再生的寶貴價(jia) 值。近年來,林芝市工布江達縣著眼留住文脈鄉(xiang) 愁,積極探索文物活化新路徑,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把文旅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讓曆史遺跡煥發新的活力。同時,在村民們(men) 的守護下,散布在山水間村落裏的遺跡、古色古香的民居散發著獨特魅力,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過去,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采訪過程中,我們(men) 感受到相關(guan) 部門對古城遺跡的保護與(yu) 修繕工作的重視,他們(men) 嚴(yan) 格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將文物保護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活化利用,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人民,讓千年古建“活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