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博物館日益成為(wei) 遊客熱衷打卡的旅遊目的地。近年來,包括西藏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西藏犛牛博物館在內(nei) 的西藏多家博物館,憑借豐(feng) 富的館藏、高品質的展覽、多彩的活動、鮮活的文創備受關(guan) 注。同時,通過創新文創展現形式、博物館教育等舉(ju) 措,博物館在西藏正成為(wei) 文旅融合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前沿陣地。
精品展覽帶你尋找詩與(yu) 遠方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去當地的博物館轉一轉、看一看,是最高效、最直觀、最係統的方式。展覽是博物館的基礎,通過觀展,可以深刻地了解一個(ge) 地區、一座城市的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認識一座城市的人文風貌;可以與(yu) 古人共享同一份詩情與(yu) 山水氣韻。所以說,博物館的遊覽經曆,會(hui) 讓你擁有和這座城市深度對話的機會(hui) 。
在古城拉薩,文化與(yu) 旅遊的深度融合正在以一種全新的麵貌煥發光彩。特別是西藏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一直致力於(yu) 保護、研究、展示、宣傳(chuan) 西藏的曆史文化。這裏不僅(jin) 保存著無數珍貴的曆史文物,還通過各種現代化的展覽方式,讓參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西藏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傳(chuan) 統。從(cong) 古代的陶器到藏族傳(chuan) 統服飾,從(cong) 精美的唐卡到古老的經文,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關(guan) 於(yu) 時間的故事。
同時,西藏博物館不斷發揮館藏資源優(you) 勢,組織策劃各類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展覽陳列、場館服務、文創產(chan) 品等方麵不斷推陳出新,更好地滿足公眾(zhong) 的文化需求,積極助力城市文旅發展,進而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深度遊西藏”的出行必選項。
西藏博物館位於(yu) 世界文化遺產(chan) 帶上,西鄰羅布林卡,東(dong) 望布達拉宮,占地麵積6.5萬(wan) 平方米。館藏文物52萬(wan) 件,其中珍貴文物4萬(wan) 餘(yu) 件(套),具有極高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jia) 值。《雪域長歌——西藏曆史與(yu) 文化展》和《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是西藏博物館的兩(liang) 個(ge) 基本陳列展。
西藏博物館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出土於(yu) 昌都卡若遺址的雙體(ti) 陶罐最令人印象深刻——雙體(ti) 陶罐因為(wei) 左右對稱的器身和器底而得名,器口為(wei) 喇叭狀,腹部為(wei) 袋形對稱的雙體(ti) ,雙體(ti) 中間相連,下腹部向內(nei) 漸收形成假圈足,整體(ti) 看起來好像兩(liang) 隻小動物相向而立、交頸打鬧一樣。陶罐的頸部和肩部還設計了一對帶孔鈕,既巧妙地表現出動物的耳朵和尾巴,還可以用來穿繩子,方便懸掛。陶罐表麵以刻劃紋和紅黑彩繪進行了裝飾,頸部飾一圈雙勾帶紋。器身兩(liang) 邊的紋飾並不相同,一邊以雙勾三角折線紋為(wei) 主,一邊以雙勾菱形紋為(wei) 主。這件雙體(ti) 陶罐造型優(you) 美豐(feng) 盈,構思巧妙,製作工藝純熟,代表了當時卡若先民的最高製陶水平,體(ti) 現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
西藏博物館不僅(jin) 展示了西藏的曆史與(yu) 文化,更成為(wei) 了連接過去與(yu) 未來的重要紐帶。這樣的文化旅程,無疑是每一個(ge) 旅行者夢寐以求的體(ti) 驗。
精品活動擴展服務半徑
西藏博物館的活動也一向為(wei) 人津津樂(le) 道。為(wei) 有效發揮西藏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推進文創企業(ye) 融入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大局,西藏博物館已經連續舉(ju) 辦三屆西藏文博“文創集市”活動。
西藏博物館文創部主任羅布卓瑪介紹,今年的“文創集市”打破以往舉(ju) 辦機製,除4家區直文博係統文創企業(ye) 外,還邀請了地球第三極、卓番林等7家具有良好品牌聲譽的本地優(you) 秀企業(ye) 參加。“文創集市”設在西藏博物館展廳三樓,今年首次以“文創+社教”的形式推出配套體(ti) 驗活動,例如:結合文創產(chan) 品“密芒文件夾”,遊客可以在休息區體(ti) 驗下藏棋;結合文創產(chan) 品“藏戲麵具”,遊客可以體(ti) 驗藏戲麵具填色等。配套體(ti) 驗活動進一步拓展了西藏博物館的文化功能,得到了參與(yu) 者的一致好評。同時,還引進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本地品牌“西子咖啡”參與(yu) ,讓遊客在咖啡的醇香中品味西藏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西藏博物館根據文化和旅遊部《關(guan) 於(yu) 開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的通知》、國家文物局《關(guan) 於(yu) 開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的通知》精神以及自治區文物局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保護文物 傳(chuan) 承文明”這一主題, 以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zhong)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意識,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營造文化遺產(chan) 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為(wei) 目的開展係列活動。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的係列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宣傳(chuan) 展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其中,西藏非遺歌舞表演邀請了拉薩民間演出團隊‘城中念布’,共表演11個(ge) 曲目,其中 《哲嘎》《嘎爾魯》《諧欽》等4個(ge) 節目是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傳(chuan) 統歌舞,《朗瑪》《堆諧》等3個(ge) 節目是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傳(chuan) 統歌舞。”羅布卓瑪說,這不僅(jin) 是一場非遺歌舞的盛宴,更是一次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交融,深深震撼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精品文創帶動文旅消費
隨著文博文創成為(wei) 年輕人中的“新寵”,西藏博物館也不斷推陳出新,其文創產(chan) 品受到了廣泛的關(guan) 注和喜愛,更成為(wei) 遊客將一段西藏文化之旅帶回家的珍貴紀念。
依托豐(feng) 富的文化和展覽資源, 西藏博物館打造了文化藝術品開發中心。這一中心被定位為(wei) 博物館的“最後一個(ge) 展廳”,展示了西藏博物館在文旅融合上的創新與(yu) 努力。
西藏博物館還特別注重產(chan) 品的創新設計與(yu) 情感表達。“未來的文創產(chan) 品設計將更加注重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審美相結合,使每一件產(chan) 品都能觸動人心,傳(chuan) 遞西藏文化的深刻內(nei) 涵。這種產(chan) 品與(yu) 市場、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深度融合,將為(wei) 遊客提供更加豐(feng) 富和有意義(yi) 的文化體(ti) 驗。”羅布卓瑪說。
來自浙江的遊客鄭琦,正通過視頻向家人展示她的購物“成果”:幾根印有藏戲鼓紋樣的棒棒糖、一個(ge) 帶有唐卡紋路的便箋盒、幾塊西藏博物館展品造型的冰箱貼。她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這些小物品不僅(jin) 美觀實用,也讓她更真切地感受到西藏文化的獨特魅力,是她此行非常珍貴的回憶。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藏博物館已成為(wei) 活躍的文化交流平台和創意產(chan) 業(ye) 的孵化器。在這裏,每個(ge) 參觀者都能找到屬於(yu) 自己的故事,每一次參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情感的碰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