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鋪設的鄉(xiang) 間步道,西藏林芝市林芝鎮嘎拉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嘎拉村的收入賬:文旅消費,每年給全村帶來收入三四百萬(wan) 元;開挖掘機,每家能賺不少錢;全村集資修建的采摘園,也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尼瑪多吉感慨:“嘎拉村因旅遊而興(xing) 旺,村子的發展曆程,就是民族團結促發展的縮影!”
在雪域高原的各個(ge) 角落、各個(ge) 行業(ye) ,民族團結之花持續綻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走深走實。
團結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
拉薩河南岸的拉薩市城關(guan) 區蔡公堂街道慈覺林村,與(yu) 布達拉宮隔河相望。傍晚7點多,實景劇《文成公主》開演前,數百名遊客和本地群眾(zhong) 在劇場外的商業(ye) 街廣場手牽手跳起歡快的鍋莊舞。
實景劇以拉薩自然山水為(wei) 背景,生動還原了文成公主與(yu) 鬆讚幹布和親(qin) 的曆史場景,已成為(wei) 遊客旅遊觀賞的熱門項目。“我很喜歡這裏的氛圍,文成公主的故事讓我很受感動。”來自江蘇的遊客李女士說。
“通過《文成公主》,遊客們(men) 了解了西藏風俗,本地群眾(zhong) 也感受到各地遊客對西藏的熱情。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得到不斷加強。”慈覺林村村委會(hui) 主任晉美拉姆說。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旅遊驛站內(nei) ,小夥(huo) 丹增洛色正在為(wei) 前來參觀的遊客推薦塔巴陶瓷等本地特色產(chan) 品。
2019年,丹增洛色大學畢業(ye) ,在江蘇南通工作了一年多後,他參與(yu) 了南京援藏項目墨竹工卡縣“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特訓營”,在南京接受培訓,並在企業(ye) 進行了一年多的學習(xi) 實踐,積累了經驗。
墨竹工卡縣不少年輕人在南京援藏項目的幫助下成長成才。截至去年底,共121人接受了培訓,有的自主創業(ye) ,有的選擇就業(ye) ,就業(ye) 率達100%。
同心改善民生福祉
“我們(men) 心內(nei) 科現在基本能保障大病不出西藏了。”第九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北京阜外醫院醫生趙傑說。
一年前剛到西藏工作時,趙傑接診了一名30多歲突發心髒病的患者。
趙傑帶領大家為(wei) 患者進行心肺複蘇,成功實施了急診冠脈介入手術,最終將人救了回來。
“急性心髒病突發必須立即進行急診介入手術,越快越好。”趙傑說,“我想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留下來,更好地實現大病不出西藏。”
一年間,趙傑帶領團隊完成了近400例手術,包括120餘(yu) 例急診手術。一次次的言傳(chuan) 身教,讓被援建醫院心內(nei) 科臨(lin) 床與(yu) 介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現在3名本地醫生都能夠獨立完成複雜的冠脈介入手術了。”趙傑自豪地說。
緊鄰縣城,日喀則市拉孜縣吉角村村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走進一戶居民家中,智能設備隨處可見。人員通道係統、停車場管理係統、養(yang) 老管理平台、供暖係統……總計11套智能設施係統遍布社區,實現了有效的智能化管理,讓社區生活更安全、便捷、環保。
“我們(men) 村37戶143名村民全都搬進了新家。上海不僅(jin) 為(wei) 我們(men) 建設了新的家園,還為(wei) 我們(men) 升級了各項設施,提升了我們(men) 的生活水平。”吉角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格桑加措說。
協力護好綠水青山
前往長江源頭之一的薑根迪如冰川的場景,西藏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測試中心負責人索娜卓嘎一直記得。
海拔5400米的無人區腹地,含氧量僅(jin) 為(wei) 內(nei) 地的四五成,年平均氣溫低於(yu) 零攝氏度,缺氧、高寒、幹燥、風雪……每一樣都對監測調查組隊員的身心健康形成挑戰。
工作是緊鑼密鼓的,每天早上,隊員們(men) 都圍在一起討論當天的行程,然後出發去采集樣品。“所有人都抱著共同的目標——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我們(men) 要做好采樣、搞好研究,守護好我們(men) 的母親(qin) 河。”西藏生態監測中心主任賈小華說。
2021年開始,西藏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206.72萬(wan) 畝(mu) ,將拉薩打造成生態宜居高原城市。
清晨,拉薩市拉魯濕地北片區,工人米久正在修剪樹枝。“這是我們(men) 種的槐樹,開的花也很漂亮、很香。”米久說。在植被選擇方麵,工作人員費了很多心思——通過遙感技術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適合生長的樹種和草種。拉薩市林草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王尚德是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幹部,為(wei) 了讓拉薩的樹木更繁茂,作為(wei) 林草專(zhuan) 家,他將更多技術融入造林工作中。
近年來,西藏生態環境持續優(you) 化。西藏自治區2023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西藏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資金7.83億(yi) 元實施34個(ge) 生態修複和汙染治理項目,完成營造林120萬(wan) 畝(mu) ,修複治理退化草原614萬(wan) 畝(m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