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迎來夏日,一年一度的畢業(ye) 季也隨之來臨(lin) 。記者走訪西藏多家創業(ye) 孵化平台發現,創業(ye) 者幹勁十足,孵化器裏一室難求。就業(ye) 方式和渠道日趨多元,越來越多西藏大學生走上創業(ye) “賽道”。
打包、裝箱、發貨,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guan) 區的創業(ye) 孵化基地8848創業(ye) 園,藏族青年羅拉正在忙碌。畢業(ye) 於(yu)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他,是“一畢業(ye) 就創業(ye) ”的代表。
羅拉(右)在公司內(nei) 清潔新鮮蟲草(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羅拉的家鄉(xiang) 那曲市比如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冬蟲夏草的主產(chan) 區之一。“上大學的時候,我在商店貨架上看到冬蟲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羅拉跟蹤市場行情,在老師的鼓勵下,把家鄉(xiang) 的優(you) 質蟲草推介到上海,賺得創業(ye) 第一桶金。
畢業(ye) 後,羅拉回到西藏創業(ye) 。“我創業(ye) 的初衷很簡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西藏牧區原生態綠色產(chan) 品走出高原。”近年來,羅拉在傳(chuan) 統銷售之外又引入電商直播,他的夢譽蟲草產(chan) 業(ye) 帶直播基地已帶動村裏幾十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去年營業(ye) 收入接近3000萬(wan) 元。今年5月15日以來,已經突破800萬(wan) 元。”
在夢譽蟲草產(chan) 業(ye) 帶直播基地,羅拉的妻子次仁白吉在直播帶貨(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創業(ye) 創新大賽引入風投基金,為(wei) 優(you) 質創業(ye) 者提供高效融資渠道;創業(ye) 培訓項目聘請專(zhuan) 業(ye) 創業(ye) 培訓師,免費指導大學生進行商業(ye) 策劃、市場調研、模擬經營……良好的引導政策、“保姆式”的創業(ye) 輔導,讓西藏成為(wei) 大學生創業(ye) 的沃土。
“我們(men) ‘扶上馬、送一程’,對畢業(ye) 5年內(nei) 高校畢業(ye) 生創業(ye) 企業(ye) 有5年扶持期。”西藏自治區就業(ye) 服務中心市場與(yu) 創業(ye) 服務處處長王春林說,“創業(ye) 孵化基地重點針對高校畢業(ye) 生提供各類免費優(you) 質創業(ye) 服務。”
拉薩市第三極眾(zhong) 創空間是自治區第一個(ge) 國家級大學生創業(ye) 孵化平台,空間運營總監紮西加措介紹,目前平均每月有八九百名大學生谘詢創業(ye) 事宜。“許多人在大學已經做過兼職,有經驗,來時已經有了想法。”拉薩市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一站式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群培說,越來越多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投身創業(ye) 浪潮。
大學畢業(ye) 後,老家在拉薩市曲水縣的拉巴旦增曾在上海一家潮流店打工學習(xi) ,“店裏業(ye) 務多元,潮牌服裝、咖啡……我也學到了更前沿的創業(ye) 理念”。去年3月,他回到拉薩,設計咖啡品牌標誌。這一創意,在第三極眾(zhong) 創空間的山脈眾(zhong) 創咖啡廳成功落地。
拉巴旦增在店內(nei) 製作咖啡。(卓瑪 攝)
“開業(ye) 一年,營業(ye) 流水有80多萬(wan) 元。”拉巴旦增說,“希望咖啡廳也成為(wei) 創業(ye) 者交流的平台。”
據了解,自2018年投運以來,拉薩市第三極眾(zhong) 創空間已成功孵化134家創業(ye) 企業(ye) 。農(nong) 特產(chan) 品、文創品牌、餐飲咖啡……大學生們(men) 將商業(ye) 理念與(yu) 西藏特色、消費需求緊密融合,創新創業(ye) 。
以創業(ye) 促就業(ye) ,越來越多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夢想。“這兩(liang) 年越來越多人向我谘詢創業(ye) 細節。有具體(ti) 想法的,我們(men) 會(hui) 一起研究項目可行性。”羅拉介紹,政府在初創期給了很多幫助,提供了6萬(wan) 元大學生創業(ye) 啟動資金、30萬(wan) 元大學生創業(ye) 免息貸款,“回饋社會(hui) 也是我追尋創業(ye) 夢想的應有之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