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江蘇對口支援拉薩:並肩同行齊奮鬥 茉莉格桑共芬芳

發布時間: 2024-07-11 09:1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拉薩好物”亮相第五屆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hui) 。


拉薩市江蘇實驗幼兒(er) 園的孩子們(men) 與(yu) 江蘇援藏老師在一起做遊戲。


西藏首部現實主義(yi) 題材原創音樂(le) 劇《天·夢》在江蘇南京首演。

  從(cong) 豐(feng) 饒秀麗(li) 的揚子江畔到巍峨綿延的唐古拉山,江蘇與(yu) 拉薩雖遠隔3800公裏,卻因對口支援緊緊相依。

  自1994年對口支援拉薩以來,江蘇省選派10批次1021名援藏幹部人才,投入計劃內(nei) 財政資金近80億(yi) 元,完成援藏項目近700個(ge) ,援藏資金總量、項目質量、選派幹部人才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援藏工作持續發力,投入援藏資金超過50億(yi) 元,其中80%以上投向基層,用於(yu) 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口支援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為(wei) 推動拉薩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江蘇力量。

  產(chan) 業(ye) 援藏 助推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

  產(chan) 業(ye) 援藏是江蘇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30年來,江蘇始終堅持把產(chan) 業(ye) 援建作為(wei) 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結合江蘇和拉薩各自優(you) 勢,以產(chan) 業(ye) 項目為(wei) 核心,以園區建設為(wei) 載體(ti) ,以招商引資為(wei) 手段,以增強受援地內(nei) 生動力為(wei) 目的,高質量推動對拉薩的產(chan) 業(ye) 援建。經過30年的科學援建、真情援建,一個(ge) 個(ge) 重點招商項目落地生根,一批批產(chan) 業(ye) 項目次第開花,一座座產(chan) 業(ye) 園區拔地而起,一簇簇產(chan) 業(ye) 新亮點培育壯大,產(chan) 業(ye) 援建結出累累碩果。在幫受援地打基礎的同時,幫助受援地“既長骨頭又長肉”,切實增強拉薩經濟社會(hui) 發展內(nei) 生動力,實現產(chan) 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推進。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位於(yu) 林周縣鬆盤鄉(xiang) 鬆盤村,由江蘇省對口援建,總投資1.5億(yi) 元,是西藏首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綜合性農(nong) 牧示範園區。

  由於(yu) 傳(chuan) 統粗放型的飼牧管理和經營方式,導致畜群飼養(yang) 周期長、種質資源不斷退化,經濟效益也較低。為(wei) 提升當地犛牛品種質量,示範園從(cong) 全國選育了優(you) 良犛牛品種,將當地品質較差的“架子牛”回購,更換成由示範園培育的、品質更為(wei) 優(you) 良的小牛。

  “示範園培育的牛長得特別大,身體(ti) 也好,不容易生病。出欄時間從(cong) 過去的七八年縮短到現在的五年左右,收入也跟著增加了。”鬆盤村養(yang) 殖戶格桑旺久說。

  此外,蘇州市援藏工作組在林周縣籌建了犛牛產(chan) 業(ye) 研發和服務中心,用於(yu) 犛牛製品的精細化生產(chan) 、加工和銷售。從(cong) 科學養(yang) 殖到充分開發利用,全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模式真正讓“高原之舟”變成農(nong) 牧民的致富之寶。

  在拉薩市達孜區,江蘇援藏引進的重大產(chan) 業(ye) 項目——拉薩朗熱酒村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建設。項目采用“產(chan) 城融合、酒村融合、酒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打造以研發、生產(chan) 、服務、銷售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青稞酒產(chan) 業(ye) 生態圈,帶動與(yu) 青稞酒相關(guan) 的種植、投資、文化、旅遊等產(chan) 業(ye) 集群。

  “項目規劃用地麵積約167畝(mu) ,總投資達10億(yi) 元,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就業(ye) 崗位500餘(yu) 個(ge) ,解決(jue) 1000餘(yu) 人就業(ye) ,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雙豐(feng) 收。”鎮江市援藏工作組組長、達孜區委常務副書(shu) 記、常務副區長湯杲介紹。

  近年來,江蘇援藏工作隊運用市場手段、市場力量,積極打出培育拉薩好物、拓展銷售平台、廣泛宣傳(chuan) 推介等一套“組合拳”,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做優(you) “藏字號”品牌。2023年,首發“聖潔拉薩·茉莉格桑共芬芳”高鐵冠名列車,打造一張充滿拉薩元素的“城市流動名片”,形成拉薩城市宣傳(chuan) 推介新載體(ti) ;舉(ju) 辦“拉薩好物”特色產(chan) 品評選活動,精選“拉薩好水”等20餘(yu) 種產(chan) 品列入項目庫,推動高原特色產(chan) 品入駐江蘇電子商務平台、在線下開設超市,在機關(guan) 單位、賓館酒店、文體(ti) 場館擺放拉薩特產(chan) 自助售貨機,進一步推動“藏品入蘇、蘇品進藏”,實實在在帶動拉薩本地群眾(zhong) 增收。

  據了解,2023年累計落實133個(ge) 援藏招商引資項目,協議投資額221.74億(yi) 元,實際到位資金99.56億(yi) 元,位列援藏省市第一。

  民生援藏 助力打造幸福拉薩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hui) 和諧之本。30年來,江蘇援藏始終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以赴為(wei) 拉薩各族群眾(zhong) 辦實事、辦好事。

  走進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協榮村,62歲的村民德吉央宗正在村口的健身器材上和鄰居一起舒活筋骨、閑話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不遠處,來往的車輛在幹淨整潔的道路上行駛著。

  然而四年前,村裏的環境還不是這樣的。“以前我們(men) 村到處塵土飛揚,隻要一下雨,路上都是泥,汙水遍地都是。”村民德吉央宗說。

  為(wei) 改善協榮村居住環境,2020年起,泰州市援藏工作組集中援藏資金,先後投入兩(liang) 批資金完成協榮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生態宜居建設工程。項目建設以來,新建道路近3萬(wan) 平方米,鋪設汙水管網近8000米,此外,還實施了村莊亮化、綠化工程,新建大小停車場、休閑觀景廣場等附屬工程。

  “項目的實施,解決(jue) 了長久以來村民出行不暢、生產(chan) 生活環境髒亂(luan) 差、沒有固定文化活動場所等問題,徹底改善了村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提升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泰州市援藏工作組組長、曲水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常務副縣長李明介紹,項目建設期間帶動本地農(nong) 牧民務工和機械收入242萬(wan) 元。如今的協榮村作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樣板村,已成為(wei) 獨具民族特色的觀光旅遊村莊。

  截至目前,穩步推進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建設已惠及43個(ge) 村(居)。同時,聚焦當地百姓生活的堵點痛點而進行的“格桑花開·民生微實事”項目正不斷給他們(men) 的幸福生活“加碼”。在墨竹工卡縣,100多座便民“溪橋”,打通了5.6萬(wan) 戶農(nong) 牧民家門口的“微交通”。

  次仁央拉是拉薩江蘇實驗中學高二文科班的學生,在援藏老師的影響下,次仁央拉長大也想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人民教師。“因為(wei) 江蘇援藏老師的到來,這裏的課程體(ti) 係和教學質量讓我們(men) 對知識吸收度更高,對很多事情有了更加多元、全麵的認識。”次仁央拉說。

  據了解,2023年,拉薩江蘇實驗中學初三升入內(nei) 地班學生148人,高考上線率達99.38%,本科率達88.96%。如今,把孩子送到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上學,已成為(wei) 許多家長的期盼。

  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續奮鬥下,多年來,江蘇教育援藏工作已經實現幼兒(er) 園、小學、初高中、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領域、各門類教育全覆蓋,援藏教師數量居全國對口援藏省市前列。

  此外,自2014年起,江蘇已連續十年對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在江蘇就業(ye) 給予支持和幫助,為(wei) 他們(men) 提供廣闊的就業(ye) 平台和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已有近500名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在江蘇就業(ye) 。如今,這些畢業(ye) 生在江蘇的各行各業(ye) 發光發熱,為(wei) 江蘇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成為(wei) 連接蘇拉兩(liang) 地的友好使者。

  近年來,江蘇不斷深化“組團式”醫療援藏,引進40多項醫療新技術,持續打響“心佑工程”“光明行”等醫療援藏品牌,持續推動縣域醫共體(ti) 建設,開展互聯網+、雲(yun) 計算遠程診療,幫助受援醫院建章立製,通過“一對一”傳(chuan) 幫帶模式培養(yang) 骨幹人才……在“組團式”醫療援藏團隊的幫助下,江蘇對口支援縣區的人民醫院醫療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各族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醫療服務。

  30年來,江蘇援藏實施了一批道路通達、供熱供氧、汙水處理、住房改善等暖民心、惠民生項目,努力把江蘇援藏成果送到群眾(zhong) 的心坎上、心窩裏。

  文化潤藏 滋養(yang) 民族團結情誼

  “《天·夢》實在是太好看了,劇情非常緊湊,整部劇雖然隻有短短兩(liang) 個(ge) 小時,但貫穿了十幾年的故事脈絡。林爸爸和卓瑪之間的深厚情誼,展現了藏漢一家親(qin) 的美好場景,我看完後深受感動。作為(wei) 一名‘90後’青年,我自幼享受改革開放紅利,深刻感受到了祖國的繁盛和邊疆的發展,特別自豪。”拉薩市市民邊巴說。

  《天·夢》是由拉薩、江蘇兩(liang) 地共同打造的西藏首部現實主義(yi) 題材原創音樂(le) 劇。文化援藏作為(wei) 全方位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30年來,江蘇把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擺在對口援藏工作的突出位置,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兩(liang) 地交往交流和學習(xi) 培訓覆蓋麵持續擴大,江蘇實施人才和智力援助項目204個(ge) ,廣泛組織拉薩市黨(dang) 政幹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基層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等到江蘇學習(xi) 培訓、掛職鍛煉,雙方年均開展各層次交流活動200多批、近2000人次。

  2023年12月,首屆江蘇拉薩周活動在江蘇成功舉(ju) 辦,拉薩市黨(dang) 政代表團訪問江蘇,舉(ju) 行招商推介會(hui) ,兩(liang) 地優(you) 質企業(ye) 達成合作,拉薩特色產(chan) 品紛紛亮相,拉薩市文藝團隊、非遺產(chan) 品等走進社區,受到江蘇人民熱烈歡迎。

  近年來,江蘇和拉薩在文藝文化領域的合作亮點紛呈,兩(liang) 地文藝工作者各展所長、交流互鑒,民族特色歌舞《拉薩情》在江蘇的巡演引發強烈共情,拉薩市藏晚首次走進江蘇演出錄製,蘇州交響樂(le) 團來到拉薩獻上新年音樂(le) 會(hui) ,為(wei) 西藏觀眾(zhong) 帶來高雅藝術盛宴,今年還將拍攝製作音樂(le) 電影持續講好援藏故事。通過這一係列文化活動,兩(liang) 地群眾(zhong) 心靠得更緊、情變得更濃。

  30年來,在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和江蘇援藏幹部隊伍的攜手努力下,拉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濟繁榮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

  “對口支援30年來,江蘇全方位支援拉薩各項事業(ye) 發展。通過援藏的橋梁紐帶,兩(liang) 地人民之間結下了深厚情誼。”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指揮、拉薩市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市長陳靜表示,江蘇全體(ti) 援藏幹部人才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狀態,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奮力推動江蘇援藏工作走在前列,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續寫(xie) 新時代蘇拉“山海情”。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