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援藏醫生的“師徒情誼”

發布時間: 2024-07-12 08:49:00 來源: 新華網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胡健衛(右二)與(yu) 徒弟段穎騫(左一)、張武(左二)、潘亞(ya) 茹在辦公室內(nei) 開會(hui) (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胡健衛是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nei) 鏡中心副主任醫師。2023年7月,他主動報名成為(wei) 第九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之一,來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工作。進藏工作後不久,胡健衛根據自身經驗,不僅(jin) 著手打造了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內(nei) 鏡下新技術——超聲內(nei) 鏡檢查術,還通過師帶徒的形式,做好西藏本地醫學內(nei) 鏡人才隊伍的“傳(chuan) 幫帶”工作。

  張武、段穎騫、潘亞(ya) 茹,這三位年輕醫生是胡醫生的“徒弟”。胡健衛的到來,為(wei) 他們(men) 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醫學世界的大門。 除了醫學上的交流,胡健衛和三位徒弟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胡健衛會(hui) 教徒弟們(men) 如何做生煎包,分享上海的美食做法;徒弟們(men) 則會(hui) 帶胡健衛去品嚐地道的藏式美食,介紹本地的風土人情。他們(men) 的互動不僅(jin) 體(ti) 現在醫術的傳(chuan) 承上,更體(ti) 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據悉,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通過師帶徒、專(zhuan) 家帶骨幹、團隊帶團隊的形式,結對幫帶本地醫務人員210名,包括冠脈介入術、腦血管造影封堵術、皮瓣轉移修複術等在內(nei) 的690餘(yu) 項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已在日喀則落地生根。

  潘亞(ya) 茹(左一)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參加學術會(hui) 議期間與(yu) 老師胡健衛(中)合影留念(4月12日攝)。新華社發


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段穎騫(左)在老師胡健衛的指導下進行內(nei) 鏡手術(6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龔雯 攝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胡健衛(前右)與(yu) 徒弟潘亞(ya) 茹(前左)交流工作(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段穎騫(左一)在進行內(nei) 鏡手術(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胡健衛(左三)與(yu) 徒弟潘亞(ya) 茹(左一)、張武(左二)、段穎騫(左四)在病房內(nei) 詢問病人病情(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胡健衛(左二)指導徒弟張武(左三)進行內(nei) 鏡手術(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