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南北山綠化工程計劃10年完成營造林206.72萬畝

發布時間: 2024-07-16 09:00: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是自治區從(cong) 2021年啟動、全區規模最大的造林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206.72萬(wan) 畝(mu) ,實現“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構想。

  區農(nong) 科院蔬菜研究所經濟林研究團隊作為(wei) 首批參加的科研團隊和經濟林技術顧問,主要負責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經濟林苗木培育項目研究和苗木繁育,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仲夏,走進該項目位於(yu) 區農(nong) 科院院內(nei) 的苗圃基地,大棚內(nei) 、露地上,不同高度的桃樹苗迎風展綠。“雨季到了,你看這些桃樹苗是不是比你5月份來的時候又長高了?”經濟林苗木培育項目負責人曾秀麗(li) 向記者問道。

  雨季,高原植物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在這個(ge) 季節,一個(ge) 月長十來公分都正常。”指著細嫩的桃樹苗,曾秀麗(li) 說。

  拉薩海拔高,種樹的難度大、成本高、成活率低。為(wei) 降低成本、提高成活率,經濟林研究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科研攻關(guan) 工作。“我們(men) 采取篩選高海拔樹種資源、改善容器基質等方式,努力培養(yang) 優(you) 質苗木。其間,我們(men) 開展了光核桃(桃樹)不同季節栽培試驗,在休眠期移栽的920棵6至14年生光核桃大樹,目前的成活率在85%至90%之間。”曾秀麗(li) 介紹。

  據介紹,該項目移栽了露天種植的10萬(wan) 餘(yu) 棵光核桃樹苗,點播的22萬(wan) 盆苗種也正陸續發芽。

  在基地裏,記者還看到酸棗、山楂、甜櫻桃、歐李等苗木。“我們(men) 引進的10個(ge) 品種山楂發芽率在90%左右,露天種植的酸棗也已達到3.9萬(wan) 株,它們(men) 將有效增加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經濟林苗木種類。”曾秀麗(li) 說。

  據了解,經濟林研究團隊充分發揮保障性苗圃的培育、示範作用,利用區農(nong) 科院劃撥的曲尼帕基地438畝(mu) 土地,專(zhuan) 門建立起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經濟林育苗和馴化基地,持續加大光核桃、藏杏等優(you) 質樹種種質資源收集、采種、育苗等科研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了苗木移栽成活率。

  目前,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經濟林苗木培育項目已完成所有田間工程改造和260畝(mu) 經濟林種子的播種工作,預計年內(nei) 培育光核桃和藏杏200萬(wan) 棵,並已經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提供試驗用不同規格的光核桃、櫻桃、牡丹、海棠、西梅等經濟林苗木1萬(wan) 餘(yu) 棵。經濟林研究團隊還聯合拉薩駿桑林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朗縣開展了300畝(mu) 光核桃的育苗示範,完成98家企業(ye) 200餘(yu) 人的光核桃點播技術培訓。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科技變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一環。研產(chan) 貫通才能加快科技成果“快轉化”“轉成功”。2023年,經濟林研究團隊完成了3.8萬(wan) 棵光核桃冬季栽培試驗布點、觀測,開展了48個(ge) 片區光核桃的生長觀測工作,取得了第一手的實驗數據;采購了光核桃、藏杏等經濟林種子8萬(wan) 餘(yu) 斤以全力保障2024年度的苗木培育。

  今年,區農(nong) 科院和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還開展了“西藏李屬種質資源研究體(ti) 係構建與(yu) 精細評價(jia) ”的第三方成果評估。這個(ge) 成果主要開展了西藏光核桃、李、杏、梅等高原特色資源收集、田間苗木繁育、資源露地保存技術等研究,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高海拔光核桃、藏杏的育苗和造林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奠定了研究基礎。據了解,該成果示範推廣累計麵積3000餘(yu) 畝(mu) ,技術輻射麵積約10000畝(mu) ,累計應用苗木約60萬(wan) 棵。

  “我們(men) 還計劃將高原牡丹種上山,為(wei) 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提供適應性好、觀賞性高的本地優(you) 良觀賞花卉新品種。”曾秀麗(li) 介紹,經過團隊17年持續育種技術攻關(guan) 獲得了一大批牡丹雜交後代,計劃於(yu) 今年秋天完成育苗2500至3000棵,將在2025年春集中定植到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選定區域。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