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繽紛小花園,隻要踏實工作,年底還會(hui) 獲得近20萬(wan) 元的戶均分紅。閑來無事,收集些奶盒、塑料袋等可回收垃圾,就可憑借相應的積分在村裏的便民服務中心兌(dui) 換相應的日用商品,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在當地銀行享受到額外的貸款優(you) 惠政策。21日,記者來到林芝市林芝縣嘎拉村,看到了一個(ge) 不一樣的“桃花源”。
林芝市林芝縣嘎拉村村口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嘎拉村位於(yu) 尼洋河畔,群山腳下,四周被綿延百裏的野生桃花林包裹。每年春天,夾岸而生的桃花次第綻放,漫山粉紅霞蔚,嘎拉村也因此被譽為(wei) “桃花第一村”。
作為(wei) 連續二十屆“桃花文化旅遊節”的主辦地,嘎拉村近年來堅持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抓手,做好“旅遊+”文章,構築了以桃花源景區為(wei) 主、農(nong) 牧民運輸隊和觀光采摘園齊頭並進的三大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群眾(zhong) 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數據統計,2021年以來,嘎拉村累計接待遊客28.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33餘(yu) 萬(wan) 元,戶均分紅近20萬(wan) 元;2023年嘎拉村經濟總收入1302.3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490餘(yu) 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萬(wan) 元。
如今的嘎拉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小康示範村、美麗(li) 鄉(xiang) 村、農(nong) 業(ye) 和旅遊綜合體(ti) 等項目建設,集中開展道路硬化、管網入地、人畜分離、戶廁改造、植樹造林等工程,黨(dang) 員帶頭做好違建拆除等,建設綠色籬笆、瓜果庭院,實現庭院綠化全覆蓋。漫步嘎拉村,幹淨整潔的道路,獨具特色的藏家小院,五彩繽紛的鄉(xiang) 野花卉,掛滿枝頭的應季鮮桃與(yu) 葡萄,微風習(xi) 習(xi) ,處處彌漫著鄉(xiang) 野的幸福味道。
以身邊的環保為(wei) 小切口,探索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發展的新思路。2021年以來,嘎拉村積極探索生態環保和綠色經濟融合發展新路徑,創辦“綠色銀行”,對可回收垃圾進行逐一分類、製定相應積分,並提供相應生活用品供群眾(zhong) 兌(dui) 換。林芝鎮嘎拉村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告訴記者,設立“綠色銀行”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通過“垃圾兌(dui) 換積分、積分兌(dui) 換商品”的形式,提高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引導村民共同美化村容村貌。
嘎拉村的綠色銀行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礎上,嘎拉村還聯合農(nong) 行林芝分行推出“綠色銀行”積分授信製度,建立綠色信用檔案——“綠色金融積分排行榜”,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可在銀行授信中增加貸款額度。截至目前,嘎拉村已有25戶村民被升級為(wei) “鑽石卡戶”,13戶獲批“惠農(nong) e貸”350萬(wan) 元、單戶最高達186萬(wan) 元。可以說,小積分帶來的大文明,讓村民真真切切享受到了“綠色銀行”的實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