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執生態之筆 書幸福答卷

林芝市堅持把保護環境、綠色發展、改善民生的大事辦好辦實

發布時間: 2024-07-25 09:27: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七月的雪域高原,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近年來,林芝市委、市政府圍繞推動林芝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在建設綠色轉型引領區上持續發力,共同把保護環境、綠色發展、改善民生的大事辦好辦實。

  統籌保護發展——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這裏河清水暢、綠樹成蔭,微風襲來,清爽宜人。”來自北京的遊客楊先生站在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觀景台上,用手機記錄著眼前的美好景象。

  “公園保護起來後,草更綠了,樹木長得更好了,水更清了。”做了十多年管護員的幫納村村民旺紮說:“現在,我每天要巡邏三次,樹木是否有病蟲害、公園是否有垃圾、河裏的魚是否有問題,都是我們(men) 每天要密切關(guan) 注的。”

  在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推動下,不止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換了新貌,近年來,林芝鎮嘎拉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you) 先的原則,紮實推進小康示範村、美麗(li) 鄉(xiang) 村、農(nong) 業(ye) 和旅遊綜合體(ti) 等項目建設,集中開展道路硬化、人畜分離、戶廁改造、植樹造林等工程,通過建設綠色籬笆、瓜果庭院,創新設立“綠色銀行”兌(dui) 換商店等方式,使昔日的“伐木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宜居文明示範村。

  如今的嘎拉村,石板路幹淨整潔,藏式樓房寬敞明亮,房前屋後的樹上果實累累……

  嘎拉村的變化,隻是林芝市各族群眾(zhong)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ge) 縮影。

  建立西藏雅尼濕地生態係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林芝空氣質量在全國339個(ge) 地級以上城市排名中連續7年第一、21個(ge) 地表水斷麵和13個(ge) 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水體(ti) 比例保持在100%、榮獲2022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案卷評查第一名、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經過不懈努力,林芝市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交出了一組亮眼的成績單。

  發展綠色經濟——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以前去拉薩要一天,現在坐動車幾個(ge) 小時就能到,非常方便。”林芝市民白瑪加措說。

  “以前這裏都是荒山石頭,活動場所少,如今,道路寬闊整潔,活動場所越建越好,這些都多虧(kui) 了黨(dang) 的好政策。”正在工布公園鍛煉身體(ti) 的64歲市民巴魯滿臉笑容。

  夏先生是一位來自重慶的小吃店老板,他在林芝開餐館已有10年。他說:“得益於(yu)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餐館的食材運輸更快了、種類更多了,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近年來,林芝市擦亮綠色生態這張名片,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重大項目調整,積極探索特色農(nong) 牧、林下經濟等產(chan) 業(ye) 新模式,把旅遊作為(wei) 富民產(chan) 業(ye) 發展培育,以各類旅遊市場帶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努力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的“幸福靠山”。

  “過去,我們(men) 靠著政府補貼、傳(chuan) 統種植養(yang) 殖業(ye) 和采集林下產(chan) 品過日子。這幾年,依托桃花節、跑運輸等,每年收入有三、四十萬(wan) 元。”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自豪地說。

  近年來,嘎拉村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堅持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抓手,做好“旅遊+”文章,形成了以“桃花源”景區為(wei) 主、農(nong) 牧民運輸隊和觀光采摘園齊頭並進的三項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經濟日益壯大、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2023年,嘎拉村農(nong) 村經濟總收入1302.3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490餘(yu) 萬(wan)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萬(wan) 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從(cong) 昔日的“坐等補貼”到如今的“靠雙手致富”,從(cong) “愁眉苦臉”到“滿臉自豪”,在林芝,群眾(zhong) 的一張張笑臉匯聚成一幅波瀾壯闊的小康畫卷。

  著力凝心鑄魂——

  紅色教育照亮未來

  “展覽館高度還原了2021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嘎拉村考察時的情景,共分為(wei) 美麗(li) 嘎拉村、團結嘎拉村、幸福嘎拉村三個(ge) 篇章。”

  “大家靠攏一點,我們(men) 要播放一個(ge) 三分鍾的短視頻,一起重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嘎拉村與(yu) 村民溫情互動的場景……”在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嘎拉村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村委會(hui) 副主任尼瑪多吉正在招呼前來參觀的采訪團。

  講解間隙,尼瑪多吉告訴記者:“自2022年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參觀團800餘(yu) 批3萬(wan) 餘(yu) 人次。”作為(wei) 林芝市巴宜區“紅旗頌”紅色品牌旅遊精品線路之一,嘎拉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綜合采用老照片修複、老物件展陳、多媒體(ti) 視頻展播係統、電子立體(ti) 沙盤、紅外線感應燈罩等方式,通過黨(dang) 員初心學堂、“笑臉牆”拍照留言係統、桃花實景打卡點等,增加互動體(ti) 驗功能。

  近年來,林芝市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遊基地,讓紅色文化釋放更大的感召力,形成紅色旅遊發展新引擎。“現在,來嘎拉村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民宿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逐年增多。”村民次央說。

  時間見證前行。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林芝市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一心、勇毅前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綠樹環繞的美麗(li) 庭院、微波蕩漾的清澈河湖、四通八達的整潔巷道……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鄉(xiang) 村美景正訴說著林芝人民的幸福生活。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