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這座曆史悠久的高原城市,正悄然經曆著一場華麗(li) 的綠色生態蛻變。隨著拉薩市中心城區水係生態治理工程(二期)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的推進,這座城市不僅(jin) 變得更宜居,更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最近,記者深入工程現場,對市民和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的設計經理丁陽進行了采訪,探尋這場生態升級的個(ge) 中奧秘。
除險加固河道兩(liang) 閘 內(nei) 河在冬季活水潤灘
“仙足島究竟在修什麽(me) ?”“這條路要拓寬,改成四車道?”“難道在修輕軌?”……每每經過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施工現場,很多市民都會(hui) 有這樣的疑問和猜想。
2024年初,仙足島內(nei) 河段長達幾公裏的濱河路被鐵皮圍擋,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正式開始。走進工程內(nei) 部,向不遠處看去,河中央正在修建的一座橋梁上,工人們(men) 身著安全裝備,頭戴安全帽,身係安全帶,有的仔細地綁紮鋼筋、有的則忙著支設木板,為(wei) 後續的混凝土澆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正是此次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上下遊閘的改造升級。
據了解,原上遊閘因閘橋一體(ti) 設計,既加重橋梁負擔,又影響防洪能力,在交通高峰時段也容易造成擁堵。“此次改造,將原有的上遊閘進行橋閘分離,並對橋梁進行拓寬,形成雙向四車道。這樣既能確保市民的順暢通行,又能顯著提升防洪能力。修建後可調控五年一遇以下洪水進入內(nei) 河,保證安全。而且能為(wei) 內(nei) 河起到“蓄水”的作用。“下遊閘如同調節閥,可以調節河水流量,控製河內(nei) 的水位。建成後下遊閘擋水高度可達1.6米,回水長度620米,同時配合上遊閘,在內(nei) 河形成寬闊的水麵和安全親(qin) 水空間,讓內(nei) 河四季常流,不僅(jin) 美觀,冬季還能活水潤灘,達到良好的生態效果,為(wei) 魚類提供寶貴的棲息地,豐(feng) 富生物多樣性。”丁陽說。
增加綠化及生態廊道 市民與(yu) 水近距離接觸
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總長度4.1公裏,涵蓋城關(guan) 區南部、仙足島、太陽島等地,總紅線麵積達35萬(wan) 平方米。項目以“河湖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為(wei) 設計理念,通過一係列生態治理措施,旨在打造一個(ge) 獨具高原河穀城市特色的濱水公共空間。
記者在現場走訪時,注意到原仙足島濱河道兩(liang) 岸原有的樹木不僅(jin) 未被移走,還增添了更多的綠植。不少市民在經過施工現場時也發現了河岸邊新增的景觀棧道,這是將原來不能通行的兩(liang) 岸遊步道連通,加寬原有的道路,晚上從(cong) 景觀棧道向下觀望河麵,還能看到燈光景觀,河岸下則修建親(qin) 水步道,在內(nei) 河形成一個(ge) 較大的遊步道循環圈,使得市民得以與(yu) 水近距離接觸。
“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個(ge) 項目,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讓市民更加親(qin) 近自然,享受水邊的寧靜與(yu) 美好。”丁陽介紹,為(wei) 提升河內(nei) 水質,美化景觀、保護河岸,減少雨水、河水的衝(chong) 刷,項目在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場地現狀,保留了原有的1452棵喬(qiao) 木,並增加了7萬(wan) 多平方米的綠化。同時,項目還將在灘地上新建濱水道路2.8公裏,景觀棧道19處、休閑坐凳65處。修建親(qin) 水、石灘和岸上休閑、遊玩設施,極大程度提高市民對高品質空間、高質量生活的美好追求。“此外,我們(men) 的遊步道將連通生態路橋到金珠東(dong) 路這一段,市民走過去更加便利了。”丁陽說。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高顏值與(yu) 生態修複並存
河湖長廊、濱河休閑、灘島林湖、休閑夜景,這樣美麗(li) 的綠色生態廊道不僅(jin) 顏值高,還融入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作為(wei) 拉薩市海綿城市示範建設重點項目,項目還兼具防洪排澇、環境修複、生態保護及空間複合利用等多種功能。
來到項目岸邊,草花灘、林草灘、濕地灘、塊石灘、卵石灘等灘地係統遍布在河道兩(liang) 旁。據了解,灘地係統能夠有效積蓄、淨化和利用雨水,在保證美觀的同時,促進城市水循環係統的安全、生態、可持續。
據了解,項目中的岸上人行道路、生態景觀節點等均鋪設了透水鋪裝,麵積達8194㎡。作為(wei) 建設海綿城市體(ti) 係中重要的一部分,項目中的綠化均采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共設置植草溝麵積約為(wei) 854㎡、雨水花園麵積約為(wei) 1863㎡、下沉式綠地麵積約為(wei) 35837㎡,將有效緩解城市雨水排放壓力、提高城市生態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品質。
“透水鋪裝可增加雨水下滲和補充地下水,進而減少徑流外排。植草溝、下沉式綠地可以輸送和存蓄雨水,控製雨水的徑流和排放,緩解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雨水花園通過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可有效淨化雨水和削減徑流汙染,同時降低洪峰流量,減少雨水外排。”對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丁陽進一步介紹道。
項目預計年底完工 絢麗(li) 燈光提升夜間經濟
“這個(ge) 項目什麽(me) 時候完工呢?”家住仙足島的市民紮西卓嘎告訴記者,她常常站在自家的陽台上,遠眺那條流經她生活區域的內(nei) 河,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期待。她期待著那條河能變得更加美麗(li) ,期待著能與(yu) 家人、朋友們(men) 在那條河邊共度歡樂(le) 時光。
據悉,該工程的核心理念是“人水和諧”。目前拉薩市正全力推進的兩(liang) 島內(nei) 河綠色生態廊道提升工程不僅(jin) 是一項提升城市生態品質的基礎設施工程,更是一次對城市生活方式的深度革新,預計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建成後,千餘(yu) 盞精心設計的景觀燈將照亮整個(ge) 內(nei) 河,不僅(jin) 為(wei) 河岸提供了安全照明,也為(wei) 市民們(men) 提供一個(ge) 欣賞夜景的絕佳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燈光采用了先進的智慧管理係統控製,可以根據需要調整亮度和色彩,確保在不影響附近市民休息的前提下,為(wei) 市民和遊客帶來最佳的觀賞體(ti) 驗。這樣的設計不僅(jin) 讓市民能夠在夜晚欣賞到絢麗(li) 的夜景,同時也極大地豐(feng) 富他們(men) 的夜間活動,促進內(nei) 河夜間經濟的發展。
然而,麵對這一即將到來的美好變化,紮西卓嘎也有著自己的擔憂。她說:“建成後,過來看拉薩最美的夜色和燈光的市民一定會(hui) 很多,但是附近停車場有限,估計停車又是個(ge) 難題了。”對於(yu) 紮西卓嘎提出的這一憂慮,丁陽表示:“在設計初期,我們(men) 便充分考慮到了停車難這一問題。為(wei) 了緩解周邊停車壓力,我們(men) 決(jue) 定在仙足島北路增加240個(ge) 停車位。這些停車位的設置將結合城市道路優(you) 化進行,確保既方便市民停車,又不影響交通流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