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設立於(yu) 青藏高原地區的供水研發實驗基地”“填補我國在基地式係統性的寒冷地區供水研發實驗工作的空白”……設於(yu) 那曲市格薩爾賽馬場的“高寒地區供排水(零碳)研發實驗基地”展區裏,集中展示著一係列著力解決(jue) 高寒地區供水難題的新設備、新研究、新技術和新模式,與(yu) 其他展區的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共同展現了藏北高海拔牧業(ye) 地區近年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jue) 好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農(nong) 村供水安全事關(guan) 民生福祉,與(yu) 百姓的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把解決(jue) 農(nong) 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wei) 底線任務,共建設農(nong) 村集中供水點1.7萬(wan) 多處,總投資超50億(yi) 元,受益人口超200萬(wan) ,基本建立了較為(wei) 完整的工程體(ti) 係。但龐大的供水規模和極端的高寒氣候給運行管護帶來了巨大挑戰。那曲市水利局高度重視農(nong) 村供水運行管護工作,引進了專(zhuan) 業(ye) 的農(nong) 村供水保障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開創了高寒地區農(nong) 村供水專(zhuan) 業(ye) 化、高質量的運行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該運管模式已在那曲市11個(ge) 縣(區)成功應用,覆蓋供水點位超萬(wan) 個(ge) ,受益農(nong) 牧民超30萬(wan) 人,並已完成供水點電子信息化建設萬(wan) 餘(yu) 處。
“我們(men) 去年在那曲建成了高寒地區供排水(零碳)研發實驗基地,主要解決(jue) 高寒地區供水的疑難問題、驗證改進相關(guan) 技術、更好實現縣城統管、專(zhuan) 業(ye) 化運行管護。”中水淨通(西藏)高原供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超介紹,基地主要為(wei) 西藏自治區乃至全國寒冷地區城鄉(xiang) 供水工作提供實驗數據支持、產(chan) 品技術驗證、研發創新支撐,持續為(wei) 那曲市農(nong) 村飲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撐,為(wei) 那曲市“生態智慧精品”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為(wei) 解決(jue) 極高海拔凍土區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用水難題,永久凍土區水井解凍防凍係統在聶榮縣試點。經過不斷實驗改進,這套係統在唐古拉山麓成功進行了成果運用,對多處冰凍水井實施了解凍防凍改造。曆經三年的時間檢驗,所有試點全年正常供水,運行良好,讓唐古拉山一帶用水困難的問題徹底成為(wei) 過去式,填補了高海拔永久凍土地區冰凍水井解凍防凍技術的空白,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那曲市以縣域為(wei) 單位,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在各縣建立農(nong) 村供水運行管護站,對所有農(nong) 村供水工程提供全麵、深入、持續的運行管護服務,保障群眾(zhong) 全天候飲水需求。一是企業(ye) 建站、沉浸式服務。運管站配備足量技術人員、搶修車輛、維修材料及相關(guan) 機械設備,設立辦公區、信息中心、群眾(zhong) 接待窗口、庫房場所,提供365天全天候本土化運管服務,可充分解決(jue) 縣裏人手不足、專(zhuan) 業(ye) 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二是工作開展快速響應、專(zhuan) 業(ye) 全麵。對全縣所有供水點位進行全麵摸排調查,收集問題並建立台賬,提供維修養(yang) 護、群眾(zhong) 接訪、宣講培訓、疑難問題研究、創新技術實驗試點、資料整理匯編、方案優(you) 化與(yu) 建議等服務。開通供水問題熱線,隨叫隨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jue) ,動態清零。三是費用結算量價(jia) 分離。先確定工作內(nei) 容的清單單價(jia) ,根據實際維修需求及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快速開展維修養(yang) 護工作,每月以實際產(chan) 生的工作量進行結算。
那曲市農(nong) 村供水運行管護新模式的建立,有利於(yu) 推動西藏農(nong) 村供水標準化管理,確保農(nong) 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陳建超表示,高寒地區供排水(零碳)研發實驗基地將通過發揮技術優(you) 勢,監測、收集、共享實驗數據,開展實踐、培訓、交流等各項活動,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加快推進供排水、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技術進步與(yu) 創新應用,持續利用科技創新補齊民生技術短板,為(wei) 西藏最高海拔城市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市建設貢獻科技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