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太原好人”王毅在西藏 照亮千家萬戶

發布時間: 2024-08-15 09:05:00 來源: 西藏商報


王毅正在高空作業(ye) 。

  “為(wei) 啥樹幹立在路旁,上麵布滿了蜘蛛網,接起線來家家亮,拉薩日夜放光芒……”創作於(yu) 上世紀50年代的藏族民歌《逛新城》,生動描述了拉薩人民第一次用上電的喜悅心情。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一代又一代電力人響應國家號召,從(cong) 天南海北匯聚而來,他們(men) 前赴後繼、戰天鬥地,用青春和熱血扛起使命和擔當,為(wei) 雪域高原送去光明與(yu) 溫暖。“太原好人”王毅就是其中一員。

  從(cong) 白麵書(shu) 生到拚命三郎

  “王哥,回山西的日子定了嗎?我給你帶一些阿媽親(qin) 手曬的犛牛肉。”藏族小夥(huo) 度母頓珠一大早就找到王毅,眼神中滿是不舍,“下次見麵也不知道啥時候了。”看氣氛有些傷(shang) 感,王毅打趣說:“回了太原,我也寄些‘平遙牛肉’給你,讓阿媽嚐嚐,看看哪兒(er) 的牛更‘牛’。”

  度母頓珠是王毅來到國網昌都供電公司認識的第一位藏族兄弟。2021年12月,國網昌都供電公司負責邦達變電站的驗收工作,國網山西電力檢修公司援藏幹部王毅作為(wei) 驗收組專(zhuan) 家指導,第一次走進邦達山,度母頓珠作為(wei) 驗收小組成員一路同行。

  邦達變電站是某重點項目重要的電網保障,彼時工程已近尾聲,及時驗收成為(wei) 當務之急。變電站建在海拔4120米的邦達山上,這裏終年積雪,路麵上滿是交錯的暗冰,當大巴車載著一行人在崎嶇的盤山公路上行進時,不時還有碎石從(cong) 高處墜落,讓人膽戰心驚。車上,度母頓珠試探著問王毅:“哥,你怕不怕?”王毅嘿嘿一笑:“要是怕,我就不來了!”

  度母頓珠不知道,多年的電網高空檢修作業(ye) ,王毅總是衝(chong) 在最辛苦、最危險的第一線,幾十米高的變電站架構,隻要一接到任務,王毅係上安全帶、掛上望遠鏡,爬上去對設備逐個(ge) 進行檢查。入行十餘(yu) 年,王毅早從(cong) “白麵書(shu) 生”練成“一身虎膽”。他還利用工作間隙,撰寫(xie) 了專(zhuan) 業(ye) 論文30餘(yu) 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帶領班組獲取了多項國家實用型專(zhuan) 利,那個(ge) 入行時青澀懵懂的大學生,早已成長為(wei) 國網山西電力檢修公司“數得上號”的技術骨幹、出了名的“拚命三郎”。

  “這個(ge) 螺絲(si) 按要求應該是擰滿4圈,我目測這個(ge) 隻有3圈半。”一到邦達變電站,王毅就投入緊張的工作,當他徒手把一枚毫不起眼的螺絲(si) 又緊了半圈時,變電站的施工人員,包括驗收組的度母頓珠,都為(wei) 王毅極強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暗暗稱奇。

  王毅告訴記者,一個(ge) 半月的隨工驗收,他和兄弟們(men) 檢查出十幾處影響送電的嚴(yan) 重缺陷,通過第一時間整改,項目順利驗收,及時保障了電網安全供電。

  上得了高空衝(chong) 得了火場

  說起“太原好人”這個(ge) 稱號,“拚命三郎”王毅總是連連擺手、一臉羞赧。時間回溯到2017年10月3日清晨,王毅居住的小區突發火災,他剛穿越濃煙肆虐的樓道移至院子裏,就看到一名被大火困住的10歲小男孩正準備從(cong) 窗戶往下跳,王毅大喊一聲:“別怕,千萬(wan) 別動,叔叔上去救你!”說罷,他就衝(chong) 回火場,沿著隔壁窗子的護欄爬過去,把小男孩從(cong) 窗台上緊緊攬到懷裏,摟著孩子沿著管道往下爬,落地時還不慎把腰扭傷(shang) 了,他咬牙堅持著把孩子放到安全地帶,把自己的衣服披到孩子身上,又偷偷塞給孩子500元錢,默默轉身消失在人群裏……

  直到一周後,一段周圍住戶拍下的救人視頻在網絡上被紛紛轉發,收獲大量點讚,王毅的事跡才漸漸為(wei) 人所知。之後,他因見義(yi) 勇為(wei) 、多年資助孤殘和白血病兒(er) 童等事跡,連續榮獲“太原好人”“道德模範”榮譽稱號。人們(men) 問他:“往火裏衝(chong) ,你就不怕死嗎?”王毅又是憨憨一笑:“當時沒想那麽(me) 多,我也有孩子,就是一個(ge) 父親(qin) 的本能。再說,我平時爬高爬慣了,是真不怕。”

  記者了解到,2021年底,當國網山西電力檢修公司發出“東(dong) 西人才幫扶選派”的號召時,王毅又是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批來到昌都幫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完成變電站驗收任務的同時,王毅“手把手”地把成熟的運維檢修技術分享給國網昌都供電公司的廣大員工,並結合昌都實際,編寫(xie) 成各種“適用、管用”的專(zhuan) 業(ye) 作業(ye) 卡、驗收手冊(ce) 等,讓大家都能“看得懂”“能上手”。他還組織幫扶人員和國網昌都供電公司員工簽訂師徒協議,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子”,並編製了運檢、試驗、保護等專(zhuan) 業(ye) 培訓課件。

  王毅做事果敢剛毅,立說立行。他還主動請纓擔負起聯絡人的職責,邀請了山西22名各專(zhuan)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來昌都開展短期幫扶工作,實實在在地幫助昌都一線員工實現了技能大提升。一提到王毅,國網昌都供電公司的幹部職工就豎起大拇指。

  家人的支持是莫大的動力

  “爸爸,冰箱裏的肉怎麽(me) 那麽(me) 硬,咋切也切不動啊?”2022年11月,當遠在昌都的王毅一心撲在工作中時,13歲的兒(er) 子打來一通電話。

  王毅這才得知,年邁的父母雙雙被新冠病毒擊倒,為(wei) 了不讓他擔心,老人們(men) 對他隻字未提,剛剛小學畢業(ye) 的兒(er) 子為(wei) 了讓發燒的爺爺奶奶快點好起來,想學著做個(ge) 肉菜給老人補點兒(er) 營養(yang) 。那一刻,王毅的心被揪得生疼。

  這些年,王毅虧(kui) 欠家人太多太多。年邁的父親(qin) 不慎摔倒,撞傷(shang) 了頭要縫針,他不在身邊;愛人因肺炎住院,直到出院他才知道;愛人懷二胎時患妊高症導致早產(chan) ,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shu) 的時候,他還在外地檢修,當他趕回來時,那個(ge) 幼小的生命已經悄然離開……

  援藏以來,每逢夜深人靜想家的時候,王毅就盯著手機裏的全家福發呆,耳畔總能回響起父親(qin) 臨(lin) 別送行時的話語。“援藏,是組織對你的極大信任,你是全家的驕傲,去了,別給咱山西人丟(diu) 臉!”“我的家人給予了我最大的動力,在西藏、在昌都的這些年裏,我時常提醒自己,我是來援藏的,我一定要為(wei) 當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應該把論文寫(xie) 在一線。”王毅堅定地告訴記者。

  這些年裏王毅的家人早已習(xi) 慣了他不在身邊的生活,除非家裏出了大事,王毅的家人才會(hui) 通知遠在西藏的他。平日裏生怕家裏的瑣事讓他分心,生怕他會(hui) 惦記家裏的事情而耽誤了工作。一家人習(xi) 慣跟王毅報喜不報憂。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援藏的歲月裏,王毅經曆了昌都的春夏秋冬,也親(qin) 曆了援藏的酸甜苦辣,見證了兄弟單位的團結一心、眾(zhong) 誌成城,更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赤誠與(yu) 友好。他堅信這段援藏經曆會(hui) 增加他生命的高度、拓展他生命的寬度……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