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拉日鐵路通車十年累計運送旅客1429萬人次

發布時間: 2024-08-17 08:54:00 來源: 西藏商報

  夏末時節,雅魯藏布江畔青稞飄香,藍天白雲(yun) 下,複興(xing) 號高原動車組宛如綠色長龍穿行於(yu) 藏西南如畫的山水之中。2014年8月16日,拉薩至日喀則鐵路通車,青藏鐵路延伸到了美麗(li) 的日喀則。截至2024年8月16日,拉日鐵路開通運營十年來,累計運送旅客1429萬(wan) 人次,運送貨物524萬(wan) 噸。沿線人民群眾(zhong) 的出行方式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農(nong) 牧民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拉日鐵路已成為(wei) 一條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安全暢通之路、美好體(ti) 驗之路、民生致富之路。

  一條美好體(ti) 驗之路

  “我第一次來西藏,第一次坐動車,感覺速度特別快,沿途風景特別美,列車上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8月16日8時10分,王女士坐上了拉薩至日喀則的動車,2個(ge) 小時20分鍾之後,便到達日喀則火車站。當她得知當天是拉日鐵路通車十周年時,心情十分激動。

  2006年,斯朗卓瑪開始在拉薩火車站工作,如今她已成長為(wei)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薩火車站副站長,是拉日鐵路開通運行的見證者,也是參與(yu) 者。

  “十年來,拉日鐵路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不僅(jin) 滿足了人們(men) 的日常出行需求,也推動了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yu) 融合,對促進區域一體(ti) 化的進程起到了關(guan) 鍵性作用。其影響力和貢獻遠不止於(yu) 數字上的增長,而是深刻地融入了西藏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斯朗卓瑪說,為(wei) 慶祝拉日鐵路通車十周年,拉薩火車站積極響應旅客需求,推出了一係列創新服務舉(ju) 措,旨在讓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適。

  拉日鐵路自建成以來,迅速成為(wei) 連接兩(liang) 地的重要通道,成為(wei) 群眾(zhong) 出行的“第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十年來,拉薩火車站累計發送日喀則方向旅客543.5萬(wan) 人次,到達來自日喀則方向旅客598.9萬(wan) 人次,單年客流量從(cong) 2014年到發33.5萬(wan) 人次和35.1萬(wan) 人次增長至2024年的69.8萬(wan) 人次和64.7萬(wan) 人次,旅客發送量和到達量均實現了翻番。

  曾是同班同學的巴桑卓瑪和格桑卓瑪均來自日喀則,兩(liang) 人大學畢業(ye) 後同時來到拉薩火車站客運車間工作。2014年8月16日拉日鐵路通車,她們(men) 共同見證了這一曆史性時刻。

  “拉日鐵路開通前,拉薩到日喀則的班車並不多,道路不好走,坐車時間在6到8小時,回家的路特別艱辛。”格桑卓瑪說,父母為(wei) 了來拉薩看望自己,需要提前很久規劃行程,一路上還得忍受各種不便。巴桑卓瑪的弟弟在外求學,每逢節假日回家都成了一件難事。

  隨著拉日鐵路的開通,徹底解決(jue) 了這一難題,它為(wei) 無數個(ge) 像格桑卓瑪一樣的普通人帶來了便利。姐妹倆(lia) 清晰地記得通車的那一天,整個(ge) 拉薩車站都洋溢著喜悅的氛圍。她們(men) 將繼續用微笑和服務,迎接每一位旅客,共同見證拉日鐵路更加美好的未來。

  結合西藏地域和民族特色,青藏集團公司持續深化“天路格桑花”高原鐵路服務品牌,外塑形象,內(nei) 強服務,將藏毯、堆繡、唐卡等藏式裝飾品布置在運行於(yu) 拉日、拉林鐵路的列車車廂內(nei) ,增加犛牛肉幹、犛牛酸奶等列車特色食品,讓旅客出行體(ti) 驗更美好。

  一條民生致富之路

  30歲的旦增江久是堆龍德慶區乃瓊鎮色瑪村土生土長的藏家孩子,鐵路修到家門口時,他還隻是一個(ge) 小學生。長大後,他成為(wei) 一名鐵路職工,如今他已成為(wei) 拉薩西站的一名調車長。

  “現在的貨運員休息室,過去是家人收割麥子,打麥子的地方。”旦增江久回憶說,他看著自己親(qin) 手編組的一列列滿載著貨物的列車從(cong) 拉薩西站駛出,發往全國各地,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yi) 。

  色瑪村位於(yu) 拉薩西站附近,生活著800多戶人家,起初全村靠種地、放牧為(wei) 生。隨著鐵路修到家門口,村子借助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建立了西藏最大的鐵路貨運運輸場地,色瑪村群眾(zhong) 從(cong) 務農(nong) 轉變成了經商,村民的生活從(cong) 此翻開了新篇章。

  “我是日喀則火車站保潔隊長,上下班騎電動車從(cong) 家到單位僅(jin) 需5分鍾。”34歲索南普尺說,她家在日喀則火車站附近的占都村。十年前,隻有小學文化的她依靠打零工為(wei) 生。拉日鐵路通車後,她成為(wei) 了車站的一名保潔人員,現在同村像索南普尺一樣在車站工作的保潔人員有21人。

  鐵路修到家門口,占都村也變了模樣,過去低矮的土坯房、泥濘的路麵早已被一棟棟整齊幹淨的二層小樓、寬闊平整的柏油路替代,家家戶戶做起了小生意。過去在外務工的村民,都陸續回來了,全村由過去的60多戶變成100多戶。

  1997年出生的藏族姑娘次仁央是日喀則火車站商鋪的售貨員。拉日鐵路剛開通時,日喀則火車站還沒有站內(nei) 商鋪。隻有高中文憑的她,於(yu) 6年前在日喀則火車站開起了站內(nei) 商鋪。“剛開始時,貨品的種類主要以方便麵等零食為(wei) 主,隨著車次的增多,從(cong) 外地來的旅客逐年變多,我貨架上多了犛牛幹、手工製品、藏香等西藏特色商品,商鋪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次仁央說。

  宏偉(wei) 壯麗(li) 的紮什倫(lun) 布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等著名旅遊景點都在日喀則。作為(wei) 擁有豐(feng) 富旅遊資源的寶庫,過去這裏最缺少的就是便捷的交通。拉日鐵路的通車,讓中外遊客從(cong) 西藏首府拉薩,源源不斷地湧向日喀則。

  日喀則市文旅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歐珠旺姆介紹,拉日鐵路安全、方便、快捷的運輸優(you) 勢和沿線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打造了一條旅遊精品線路。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行程,讓遊客實現“快走漫遊”的目的,形成了拉薩至日喀則一日遊的新模式,翻開了西藏旅遊的新篇章;也架起了文化交流的連心橋,拉近了人與(yu) 人之間的距離。10年來成果喜人,2023年日喀則市共實現旅遊總收入58億(yi) 元。

  自拉日鐵路通車以來,日喀則火車站累計發送旅客超過600萬(wan) 人次,2023年發送旅客66.6萬(wan) 人次,較2015年開通一年來的旅客發送量增長97.6%;累計發送貨物14.9萬(wan) 噸,2023年發送貨物2.5萬(wan) 噸,年均增長率達66.8%,彰顯了西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蓬勃活力。

  一條安全暢通之路

  “我是土生土長的日喀則人,看著車上不僅(jin) 有自己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們(men) ,還有五湖四海的遊客到我的家鄉(xiang) 遊玩,特別開心。”青藏集團公司格爾木機務段動車司機次仁說,作為(wei) 一名列車司機,他要讓旅客感受到列車的平穩運行,感受到日喀則的熱情美好。

  在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拉薩機輛整備基地內(nei) ,記者還有幸見到了維修高原複興(xing) 號列車的機器人。“現在動車組在維修方麵由原來的人工檢查維修,轉變成了智能檢測機器人,這不僅(jin) 大大縮短了人工作業(ye) 的環節,也提高了動車組維修的效率。”青藏集團公司格爾木機務段拉薩機輛整備中心動集車間主任戰都說。

  先進的科技設備,為(wei) 拉日鐵路的運營安全提供了多重保障。青藏集團公司以“智慧天路”建設為(wei) 抓手,在拉日鐵路全線安裝了553套斷軌監測設備,13套軌溫監測設備,2套異物侵限監控報警係統,在日喀則西站投入使用了“智能鐵鞋”,在沿線各站配備了“進路檢查小車”,全麵升級了拉日鐵路的監控監測設備,有效築牢了拉日鐵路的安全屏障。

  拉日鐵路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橋隧占比達47%,有近90公裏的線路地處雅魯藏布江峽穀區域,沿途坡陡穀深、地質複雜,雨季易發生坍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拉日鐵路開通以來,青藏集團公司始終把確保拉日鐵路安全穩定運營作為(wei) 最核心的工作來抓,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夯實拉日鐵路的安全運營基礎。

  天塹變通途,巨龍暢邊疆。十年間,拉日鐵路經曆了“走得了”“運得出”到“走得好”“運得暢”的曆史嬗變。目前,拉日鐵路已與(yu) 青藏鐵路、拉林鐵路成功“牽手”,在西藏的版圖上構成了一張“Y”字形的鐵路網。伴隨著川藏鐵路、滇藏鐵路的建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必將成為(wei) 西藏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雪域高原續寫(xie) 新的傳(chuan) 奇與(yu) 輝煌。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