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雪域高原煥新貌:在海拔4000米的山上種樹,有多難?

發布時間: 2024-09-03 08:55:00 來源: 新華社

  拉薩南山公園,位於(yu) 布達拉宮的正南方向。曾經,南山被當地人稱為(wei) “恰恰山”,藏語意為(wei) “灰白荒涼的山”。缺林少綠,這或許曾是不少人對西藏拉薩市的山之印象。

  9月1日,“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團來到這裏,卻看到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

  拉薩南山公園是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的重要成果。2021年,拉薩南北山綠化作為(wei) 西藏規模最大的營造林建設工程啟動。預計到2030年,將完成營造林206.72萬(wan) 畝(mu) 。

  “讓樹上山”其實並不容易。

  南山海拔在3600米至4050米間,平均坡度達60度,山體(ti) 大部分區域土層瘠薄,石礫含量高達60%至70%。植樹難、成活難、管護難,是造林綠化的“攔路虎”。

  “坑要在山體(ti) 上挖,土要從(cong) 遠方運,水要從(cong) 河裏引。”拉薩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李寶平說,栽活每棵樹有37個(ge) 環節,從(cong) 選苗、起苗、下苗,到客土、扶正、施肥等,都需要心力的澆灌,也離不開科技的助力。


2022年3月,在拉薩南山公園西側(ce) 山體(ti) 造林期間,植樹人員背著土球苗上山。(受訪者供圖)

  林業(ye) 專(zhuan) 家在170多個(ge) 樹種中,選出了最適宜在這裏生長的樹種。運用無人機運土、運樹,一台無人機可完成8匹至14匹騾馬的工作量,相較人背馬馱的方式,更加安全省力。

  無數林草人的匠心與(yu) 付出,讓灰白色的荒山生長出綠色景觀。從(cong) 空中俯瞰,拉薩河穀兩(liang) 岸的群山披上綠紗,宛如兩(liang) 條“綠色哈達”。


2024年9月1日,遊客在拉薩南山公園遊玩。新華社記者舒靜 攝

  現在,南山公園成為(wei) 拉薩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每天入園上山的遊客達3000人至5000人,節假日更是超萬(wan) 人。記者在這裏看到,有帶著孩子休閑的一家人,也有從(cong) 東(dong) 北專(zhuan) 程前來打卡的遊客。

  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實施,也讓各族群眾(zhong) 享受到更多“綠色”福利。

  截至目前,有關(guan) 部門已組織600多萬(wan) 人次參與(yu) 南北山綠化工程建設,帶動農(nong) 牧民增收20億(yi) 元。拉薩南山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尼瑪多吉說,公園聘用了不少護林員,他們(men) 的月工資至少4000元。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有了穩定工作,收入也有了保障。

  據介紹,南北山綠化工程全部完成後,相當於(yu) 增加600個(ge) 南山公園。

  30多年前入藏、將一生都奉獻給林草事業(ye) 的李寶平,親(qin) 眼見證了拉薩生態環境的改善。說起未來,他豪情滿懷:“5年之後你再來看,拉薩的環境肯定會(hui) 更好!”

  “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構想,正在務林人的堅守中落地,“綠色哈達”的接力仍在繼續。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