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幾個(ge) 鬱鬱蔥蔥的山頭、路過幾條清水淙淙的小溪,沿著土石山路一路爬坡,海拔達到4000米,氣溫也降至14攝氏度,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同吉村已在眼前。就在這山路深處的高海拔山麓,傳(chuan) 出了幾聲“呦呦”的鹿鳴。
以“政府+企業(ye) +集體(ti) ”合作模式運營的工布江達縣高原生態養(yang) 鹿基地,實現西藏首次規模化鹿養(yang) 殖。今年42歲的西藏天邊牧場農(nong) 牧業(ye) 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運飛回憶,他是在西藏旅行途中,找到了自己的事業(ye) 。
山路深處的高海拔山麓,傳(chuan) 出呦呦鹿鳴。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
鄭運飛的老家遼寧省西豐(feng) 縣,人工馴養(yang) 梅花鹿曆史超過300年,是國內(nei) 重要的鹿產(chan) 品集散地。“工布江達縣設有白唇鹿自然保護區。如果在高原戶外條件下鹿類能健康生存,或許也適合人工養(yang) 鹿。”他說。
2023年9月,基地從(cong) 東(dong) 北引進160多隻鹿。“這裏海拔高、氧氣少,首批不敢引進太多。”娘蒲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雲(yun) 飛說。
首批鹿能否順利越冬,讓陳雲(yun) 飛提心吊膽。他叮囑鄭運飛時時觀察監控錄像,追蹤鹿的狀況。
在工布江達縣高原生態養(yang) 鹿基地,幾隻梅花鹿在玩鬧嬉戲。新華社記者沈曉朦 攝
“牧場貼近自然,鹿群活動空間近50畝(mu) ,長得很好!一年下來,成活率達95%以上。”鄭運飛說。大片的森林和草甸,為(wei) 鹿群提供了仿自然的生境。
目前,基地已完成鹿群越冬試驗、遠距離單次運輸試驗、正常配種及分娩試驗以及本地飼草料搭配試驗,公鹿產(chan) 茸、母鹿產(chan) 崽,一切正常。基地現存欄165隻鹿,單隻年收益超1萬(wan) 元。
基地發展帶動本地就業(ye) 。“每天工作都很有趣,我一直在跟師父學本領。”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殖人員洛白珍是當地村民,去年9月來到基地工作,成為(wei) 技術員吳雲(yun) 龍的徒弟。
今年6月,一批飼草包運抵基地。由於(yu) 大型設備進不來,卸貨隻能靠人工,全村老少肩扛手提卸完滿滿一卡車。“基地建設為(wei) 許多村民創造了就業(ye) 機會(hui) ,大家也都賣力幫忙。”同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洛桑紮西說。
在藏文化裏,鹿象征吉祥、幸運。如今,在這個(ge) 漢、藏、回族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建設的養(yang) 鹿基地,這份多民族同胞共促的事業(ye) ,承載了村民更多的希冀。
“現在基地已繁育十幾隻鹿崽。等幼鹿過冬試驗成功後,基地將擴建。”鄭運飛說,他們(men) 提供管理技術、負責采茸收購,助力村民增收。
“我要盡快提高自己的技術。”洛白珍撫摸著自己最愛的046號小梅花鹿說,“希望每隻誕生在這裏的小鹿,都像它這樣活潑可愛,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帶來好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