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隊員塗建枝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上課(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海拔近4000米,是布江達縣海拔最高的學校。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學校同年建校,目前在校397名學生,大多來自高山牧區,離家最遠的約50公裏。
剛建校時,學校硬件條件差,秋冬時節教室裏要燒爐取暖,老師們(men) 要打水備餐,本地教師流失率一度高達20%。2016年,廣東(dong) 省中山市援藏工作組整合資源,中山市學校與(yu) 工布江達縣所有中小學組成“一對一”結對幫扶,在教學物資設備、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師資培訓等領域展開合作。
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數據顯示,2016年啟動“組團式”教育援藏以來,17個(ge) 對口支援省市已累計派出2100餘(yu) 人次教育援藏人才,以組團方式對口支援西藏21所中小學校,至今幫帶本地教師2500餘(yu) 名、團隊150多個(ge) 。
對口教育援藏工作有力補充了專(zhuan) 業(ye) 師資力量,改善了學校硬軟件設施設備。2017年起,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陸續有學生考上內(nei) 地西藏班。如今,教室配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取暖設施,校園有室內(nei) 外的籃球場和兩(liang) 個(ge) 足球場。今年3月,學校被林芝市教育局評為(wei) “粵林體(ti) 育苗圃計劃足球基地學校”。
在這座海拔4000米的小學,教育援藏正在開花結果。
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隊員塗建枝在晚自習(xi) 前和孩子們(men) 一起溫習(xi) 功課(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隊員胡正培和學生互動教學(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孩子們(men) 把自己做好的手抄報展示給胡正培(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的學生在食堂用餐(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成員胡正培課間與(yu) 孩子們(men) 玩耍(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的學生們(men) 準備就寢(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的學生在課間跳鍋莊舞(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9月4日拍攝的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藏文老師格桑曲珍在上藏文課(9月3日攝)。格桑曲珍曾經也是該校學生。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的學生在食堂用餐(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娘蒲鄉(xiang) 中心小學的學生在上體(ti) 育課(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