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壯美西藏,曆史文化遺產(chan) 之豐(feng) 富,如同雪域高原夜空中的繁星。
近日,記者隨“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團探尋千年技藝如何傳(chuan) 承活化: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文旅有機融合,會(hui) 帶來哪些高原寶“藏”?
夜幕降臨(lin) ,山川星空化作舞台大幕。
一名老者頭戴藍色麵具、吟唱古老頌詞,跳起已傳(chuan) 承數百年的藏戲;500多人手持木夯,以氣勢恢宏的“打阿嘎”,藝術化再現吐蕃百姓修建布達拉宮的場景……
圖為(wei) 《文成公主》實景劇演員在表演“打阿嘎”。(受訪者供圖)
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集中呈現數十種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已成為(wei) 遊客來西藏必“打卡”的文化產(chan) 品之一。
“每一幕每一場都像是流動的‘時光機’,將我們(men) 帶入曆史長河,真實而夢幻。”一名山東(dong) 遊客看完演出,仍久久沉浸。
據了解,2013年開演以來,《文成公主》累計演出超2000場,演出及旅遊配套累計接待觀眾(zhong) 超3000萬(wan) 人次,項目直接吸納和間接帶動就業(ye) 上萬(wan) 人次。
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無限力量。劇場運營企業(ye) 域上和美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牟得喜認為(wei) ,“非遺+演藝”,讓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民族文化的融合與(yu) 體(ti) 認、經濟與(yu) 社會(hui) 效益的統一成為(wei) 可能。
距離文成公主劇場不遠,是今年5月正式開館的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這一世界海拔最高的非遺博物館,正成為(wei) 遊客眼中新的“打卡爆款地”、當地居民的“周末好去處”。
從(cong) 體(ti) 驗製作藏香,到聽“仲肯”吟唱氣象萬(wan) 千的格薩爾,博物館內(nei) ,遊客可以近距離接觸藏族優(you) 秀非遺項目,感受記憶如何傳(chuan) 承,文化如何流動。
福建遊客成先生來到博物館後,首先被色彩鮮豔、線條流暢的唐卡所震撼,“每一幅都仿佛訴說著一個(ge) 古老的故事”。融合神話、民歌、舞蹈、說唱、雜技等元素的藏戲,也令他印象深刻。“這裏有很多非遺瑰寶等待人們(men) 去發現,親(qin) 身傳(chuan) 習(xi) 體(ti) 驗更是難忘的經曆。”
圖為(wei)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物館中的藏香。新華社記者聶毅 攝
3項人類非物質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項目,37項國家級、51項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博物館的19個(ge) 展區,覆蓋多項重點非遺類目。
近年來,西藏各類非遺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和傳(chuan) 承發展。2012年至2022年,國家和自治區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資金3.25億(yi) 餘(yu) 元,高原瑰寶正煥發新的活力。
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張中亞(ya) 看來,“非遺+旅遊”,不僅(jin) 催生了更多獨具文化意蘊的旅遊產(chan) 品,也讓更多人參與(yu) 到非遺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播之中,令曾經“鮮有問津”的古老技藝更具生命力與(yu) 煙火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