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西藏千年鹽田 “曬”出古村新生機

發布時間: 2024-09-14 20:20:00 來源: 新華社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位於(yu) 瀾滄江畔,當地從(cong) 唐代開始製鹽,距今已延續1300餘(yu) 年。


千年鹽田在瀾滄江兩(liang) 岸依山而建。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

  鹽田在瀾滄江兩(liang) 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麵夯實。


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新華社記者侯韶婧 攝

  當地村民仍保持著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他們(men) 從(cong) 瀾滄江畔的鹽井、鹽池中取出鹵水倒入鹽田,經陽光蒸曬、風幹,結晶成鹽。遠遠望去,鹽田錯落有致,景色奇美。


雪域高原上,芒康縣納西民族鄉(xiang) 群眾(zhong) 正在勞作。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

  2008年,西藏自治區芒康縣的曬鹽技藝(井鹽曬製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奔湧的瀾滄江畔,一塊塊鹽池星羅棋布,部分盛有鹵水的鹽池倒映天光雲(yun) 影。新華社記者沈曉朦 攝

  隨著旅遊業(ye) 的興(xing) 起,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打卡,村裏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和民宿。


當地群眾(zhong) 正在辛苦勞動。新華社記者魏冠宇 攝

  鹽井、鹽田之所以吸引著眾(zhong) 多遊客慕名而來,除古法曬鹽的曆史和文化外,還因為(wei) 這裏如“天空之鏡”一般的獨特美景。

(責編: 姚浩然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