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細節滿滿的玩偶到織藝精湛的藏毯,從(cong) 匠心獨運的手工編織包包到別具一格的民族飾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手工藝人心血與(yu) 智慧的結晶,它們(men) 不僅(jin) 展現了精湛技藝,更蘊含了對傳(chuan) 統手工藝的深深敬意……近日,凝聚西藏民族手藝人智慧的“卓番林·措瓦”正式入駐拉薩夏紮大院。讓我們(men) 一同走進這座古建大院,聆聽那些關(guan) 於(yu) 匠心、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故事。
“家門口”的工作坊 研發多元化產(chan) 品380餘(yu) 件
傳(chuan) 統手工藝吸引了人們(men) 的目光。
阿佳,藏語意為(wei) 姐姐。早在2020年,卓番林在拉薩掛牌成立了首家“阿佳學堂+社區工廠+鄉(xiang) 村工坊”,讓來自不同社區的阿佳們(men) 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她們(men) 的就業(ye) 率和收入。“‘阿佳學堂+社區工廠’設立的初衷,就是緊緊圍繞女性就業(ye) 需求,把‘輸血’功能變為(wei) ‘造血’功能,最終賦能實現女性的‘四自精神’。”卓番林負責人卓瑪介紹。
“阿佳學堂+卓番林社區工坊”以阿佳的稱呼命名,透露出脈脈溫情。該工坊致力於(yu) 賦能本地女性,通過手藝人下鄉(xiang) 培訓、建立合作、提供手工藝品訂單的模式,累計為(wei) 300多名女性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並與(yu) 上百名社區女性居民及女性農(nong) 牧民簽訂了長期合同。截至目前,該工坊已成功研發並推出了涵蓋十二生肖玩偶係列、精致編織品、特色皮具、精美銀器、創意掛件以及傳(chuan) 統藏毯等在內(nei) 的多元化產(chan) 品係列,總數超過380件。
“阿佳學堂+卓番林社區工坊”通過培養(yang) 本地女性的創造力,喚醒女性自信心,利用女性力量給企業(ye) 帶來生命力,從(cong) 而打造“家門口”的工作坊,實現女性發展的社會(hui) 價(jia) 值。巴措、桑吉卓瑪、白瑪曲珍三姐妹,於(yu) 2008年在卓番林接受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技能培訓。自此以後,她們(men) 便成為(wei) 卓番林的“元老級”手藝人,也成了多年摯友。20多年間,她們(men) 始終如一地從(cong) 卓番林接收訂單,將原材料帶回家中,在閑暇之餘(yu) 憑手工精心製作。這些作品隨後再由卓番林統一回購,並迅速上架銷售。以卓番林十二生肖玩偶係列中的“龍女:益西卓瑪”為(wei) 例,其製作過程繁複精細,即便是技藝嫻熟的手藝人,也需耗費整整兩(liang) 天時間,才能一針一線地縫製完成。“收入還是挺好的,高峰期一個(ge) 月能達到近2萬(wan) 元呢,我很慶幸當年參加了這個(ge) 培訓!”巴措說。
易地搬遷“學手藝”保護傳(chuan) 承西藏傳(chuan) 統手工藝
2018年6月18日,11輛大巴和31輛大貨車緩緩駛入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xiang) 嘎衝(chong) 村,標誌著西藏首個(ge) 高海拔生態搬遷項目正式實施。遷出地為(wei) 那曲市尼瑪縣榮瑪鄉(xiang) 加玲加東(dong) 村和藏曲村,這兩(liang) 個(ge) 行政村共有262戶、1102人。
在自治區勞動就業(ye) 服務局以及自治區婦聯的大力支持下,卓番林為(wei) 兩(liang) 村搬遷到拉薩的婦女提供了寶貴的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技能培訓,並成立了榮瑪鄉(xiang) 易地搬遷點工坊。“通過3年、7期的孵化,這個(ge) 工坊不僅(jin) 幫助阿佳們(men) 實現了家庭增收,同時也保護和傳(chuan) 承了傳(chuan) 統手工藝。”卓番林生產(chan) 主管益西卓瑪介紹。
今年49歲的石秀在搬來拉薩居住前,一邊放牧一邊照料著家庭,她對縫紉技藝的認識僅(jin) 限於(yu) 草原上的那一頂頂黑帳篷。參加卓番林的技能培訓後,她不僅(jin) 學會(hui) 了使用縫紉機,還學會(hui) 了刺繡。當然,新技能的學習(xi) 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她也曾為(wei) 了畫不好一個(ge) 圖案而懊惱,也曾為(wei) 了掌握不了一個(ge) 針法而反複練習(xi) 。現在,石秀已經成為(wei) 工坊40多名成員中的佼佼者。記者了解到,一位技藝嫻熟的手藝人每個(ge) 月的收入能達到4000元左右,剛入門者也有1000元左右。
從(cong) 最低海拔900米的林芝市墨脫村,到最高海拔5000餘(yu) 米的珠峰腳下的定日縣珠峰工坊,加上易地搬遷點等,卓番林迄今共計開展了100多場針對社區女性居民及女性農(nong) 牧民的手工技能培訓,培養(yang) 覆蓋人群達2000多人,其中500多位農(nong) 牧民女性進入了卓番林手藝人庫。
古建大院+傳(chuan) 統技藝 為(wei) 手藝人搭建廣闊發展平台
米林珞巴工坊。
榮瑪鄉(xiang) 易地搬遷點工坊。
“你看,這個(ge) 玩偶好別致,而且很有分量感!”走進夏紮大院,來自西安的遊客王女士正在卓番林·措瓦店內(nei) 選購。卓瑪介紹,卓番林·措瓦巧妙融合傳(chuan) 統精髓與(yu) 現代審美、藝術靈感與(yu) 生活實用,致力於(yu) 通過溫馨而富有情感的產(chan) 品,守護並傳(chuan) 承精湛的手工藝,同時讓西藏的手工藝成為(wei) 每個(ge) 家庭溫馨記憶的守護者。
夏紮大院位於(yu) 拉薩八廓南街,建於(yu) 19世紀初。這座藏式石木結構大院,不僅(jin) 建築精美,更是唐卡藝術的傳(chuan) 承之地。不同於(yu) 其他古建大院“酒店加民宿”二合一的經營模式,在這裏,古建大院的古樸韻味與(yu) 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交相輝映。夏紮大院於(yu) 2019年5月被評選為(wei)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又於(yu) 2021年12月被評為(wei) 首批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旅遊景點。此次卓番林·措瓦品牌入駐夏紮大院,卓瑪在談及選址考量時說,提升曝光度是重要一環,在古建大院“邂逅”西藏傳(chuan) 統手工藝,可以吸引更多區內(nei) 外遊客的目光,促使他們(men) 深入探索並理解西藏傳(chuan) 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
未來,卓番林將依托阿佳學堂+卓番林社區工坊、榮瑪鄉(xiang) 易地搬遷點工坊、珠峰工坊、米林珞巴工坊、林芝真巴工坊及自立成長工坊等係列工坊,繼續致力於(yu) 推廣西藏傳(chuan) 統手工藝,更為(wei) 手藝人搭建起廣闊的發展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成長機會(hui) 與(yu) 更為(wei) 堅實的生活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