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傑林社區網格員走訪入戶。圖/記者 阿旺尼瑪
網格員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神經末梢”,是架起幹群關(guan) 係的“連心橋”。一支筆記錄著社情民意、一雙腿服務於(yu) 轄區百姓,每日走訪入戶、宣傳(chuan) 政策、開展助老服務、排查安全風險隱患……這便是網格員們(men) 的日常工作。近年來,拉薩市城關(guan) 區八廓街道丹傑林社區黨(dang) 支部緊緊圍繞構建強基固本、賦能增效、共建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深入推進“黨(dang) 建+網格管理”治理模式,取得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成效,不斷提升居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入戶走訪聽心聲 拉近與(yu) 居民的距離
9月12日早晨9點半,丹傑林社區的網格員們(men) 身穿紅馬甲、拿著筆記本,穿梭在轄區的大街小巷。“阿媽央宗,我們(men) 來啦。”“你們(men) 來得剛好,快看看我的手機,這是怎麽(me) 回事?”“阿媽你看要從(cong) 這裏退出,再打開這個(ge) 就行了。”在文明大院,網格員其美玉珍和次仁卓嘎耐心幫73歲的央宗處理遇到的問題——這是他們(men) 日常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網格員要及時發現轄區內(nei) 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jue) 居民的訴求,要確保問題無遺漏,工作做到實處。”其美玉珍說。
其美玉珍任網格員一職已有16年,這16年裏,她與(yu) 同事們(men) 進大院、進樓棟、進家庭,聽群眾(zhong) 說、給群眾(zhong) 講、帶群眾(zhong) 幹、請群眾(zhong) 評、讓群眾(zhong) 享,及時聽取、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需求、建議、矛盾,全麵提升社區治理質效。其美玉珍表示,網格員是在基層一線工作,離群眾(zhong) 最近,他們(men) 通過走訪入戶登記,不斷完善網格信息,拉近了自己與(yu) 居民、社區與(yu) 居民的距離,實現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丹傑林社區黨(dang) 支部緊緊圍繞構建強基固本、賦能增效、共建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深入推進“黨(dang) 建+網格管理”治理模式。“社區黨(dang) 支部通過網格化管理,暢通了信息渠道,更詳細地掌握了網格內(nei) 居民的服務需求和訴求事項,更加有效地解決(jue) 各類與(yu) 居民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環境衛生、綠化亮化、亂(luan) 停亂(luan) 放等問題。”丹傑林社區居委會(hui) 主任次仁朗傑說。
“早茶議事亭” 把幸福“議”出來
藍色遮陽棚下,幾張桌椅圍成一圈,幾名居民與(yu) 網格員圍坐在一起,喝著甜茶、聊著家常,討論著大院裏的事情,其樂(le) 融融。這裏是丹傑林社區文明大院的“早茶議事亭”。在這裏,大家以“嘮家常”的形式,把矛盾糾紛、居民訴求、意見建議等社情民意反映出來,在閑聊中議事情、提意見、問措施、論對策,同時也將各類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把幸福“議”出來。
“每天,我們(men) 的網格員都會(hui) 在‘早茶議事亭’裏坐一坐,與(yu) 居民一起嘮家常、談心事。然後每周分三次匯總在此了解到的各類問題,及時匯報社區主要領導,並針對實際情況及時處理。”丹傑林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次仁說。
大院內(nei) 公廁存在水管裂縫、水槽損壞嚴(yan) 重、瓷磚脫落等情況,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解決(jue) ;房屋屋頂漏雨、影響正常生活,社區立即對大院樓頂漏雨點位進行應急處理,並在同一時間摸排走訪周邊居民樓住戶,製定維修方案……
丹傑林社區共有10名網格員,入戶走訪是他們(men) 每天的“必修課”。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炎炎烈日,穿著紅馬甲的網格員每日都穿梭在大街小巷,為(wei) 群眾(zhong) 送去溫暖與(yu) 關(guan) 愛。而“早茶議事亭”也成為(wei) 社區與(yu) 居民之間的“連心橋”,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我們(men) 大院公廁瓷磚脫落、水管漏水,你看現在全都修好了。我在這兒(er) 生活20多年了,自從(cong) 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後,真的很方便,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居民董桂花說。
年輕網格員為(wei) 基層治理注入“新鮮血液”
麵對新時代新的社會(hui) 需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網格員工作。次央今年22歲,工作快1年的她是丹傑林社區年齡最小的網格員。
“我每次都會(hui) 用藏漢雙語在群裏發通知,很多居民有事也都會(hui) 直接聯係我,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次央告訴記者,自己出生於(yu) 民族團結家庭,因此在社區工作方麵,與(yu) 各民族居民交流時有著一定的優(you) 勢。
水管壞了,鄰裏有矛盾了,電動車充電困難……這樣的“瑣碎小事”,雖然看起來枯燥無趣,但卻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居民們(men) 的生活。所以次央與(yu) 其他網格員對每件事都非常認真。“網格員是在一線,是實實在在為(wei) 居民做實事,我會(hui) 努力做好這份很有意義(yi) 的工作。”這是次央對網格員工作的評價(jia) 。
近年來,丹傑林社區充分發揮網格員在網格內(nei) “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ou) 勢,利用“為(wei) 村耕耘者”小程序、社區微信公眾(zhong) 號等信息平台與(yu) “早茶議事亭”,開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規宣傳(chuan) 、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第一時間了解居民的急事難事煩心事,讓社區能夠“靶向”解決(jue) 居民急難愁盼之事。同時,結合網格特點和群眾(zhong) 需求,將黨(dang) 員代辦服務、義(yi) 診服務、商圈驛站服務、大學生資助服務等便民服務事項納入網格,讓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困境兒(er) 童等群體(ti) 充分享受到“家門口”的服務。
截至9月1日,丹傑林社區今年已解決(jue) 民生熱點問題26起,排查矛盾糾紛5起、成功調解5起,真正做到“調解有溫度、矛盾快解決(jue) ”。邊巴次仁表示,下一步,丹傑林社區將以民聲為(wei) 指引,聚焦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抓落實,見成效,把群眾(zhong) 的“呼聲”變為(wei) “掌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