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又見鶴舞翩躚

發布時間: 2024-10-14 09:11:00 來源: 新華社

  寒露一過,秋意愈濃。驅車沿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前行,記者隨“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團來到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艾瑪鄉(xiang) ,放眼望去連片的林木鬱鬱蔥蔥。再過幾天,成百上千隻遷徙越冬的黑頸鶴將如約而至,在此越冬。

  可任誰也想不到,在這個(ge) 已成為(wei)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廣袤林田中,被當地群眾(zhong) 視為(wei) “吉祥”象征的黑頸鶴曾難覓蹤跡。

  黑頸鶴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於(yu) 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等地帶,是世界15種鶴類中唯一生活、繁殖在高原的鶴類。

  “黑頸鶴喜好草墩密布、水網交錯的地方,除了食用植物的莖、葉,還以農(nong) 田中殘留的作物為(wei) 食,所以群眾(zhong) 有時會(hui) 在村莊旁觀測到它們(men) 的蹤跡。”南木林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e) 草原局局長蘇建介紹,過去,縣域內(nei) 的河流兩(liang) 岸遍布戈壁荒灘,冬春季節風沙漫天,“老百姓下地務農(nong) ,風沙肆虐常把裝幹糧的包都埋住了,更別提吸引黑頸鶴來此棲息越冬”。

  設立西藏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多年來,西藏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對口援藏省市接續投入2.4億(yi) 餘(yu) 元資金開展生態建設,創設的示範區已完成造林4萬(wan) 多畝(mu) ,昔日戈壁荒灘漸變江畔綠洲,也成了黑頸鶴越冬的理想棲息地。據統計,西藏境內(nei) 的黑頸鶴已由20世紀不足3000隻增長到目前的1萬(wan) 餘(yu) 隻,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在秋冬時節聆聽高亢的鶴鳴,觀賞鶴舞翩躚的景色,已融為(wei) 雪域村莊群眾(zhong) 生活的日常。艾瑪鄉(xiang) 柳果村村民普瓊今年38歲,2015年被聘為(wei) 護林員,日常負責巡護林木。每到氣溫轉涼之時,他總是盼著“老朋友”黑頸鶴的歸來。普瓊說,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看到成群的黑頸鶴飛越林田,翱翔天空,信步濕地,“這是村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又特別自豪的事”。

  “這些年時常有老師來給我們(men) 培訓種植、灌溉技術,自己也在不斷進步,能把林地看護得更加精細和科學。林田草地越發豐(feng) 饒茂盛,過冬的黑頸鶴也越來越多了。”普瓊笑著說,秋收時節,黑頸鶴越冬地周邊的不少農(nong) 戶,會(hui) 刻意將靠近濕地種植的青稞、土豆等農(nong) 作物留下一部分在地裏,供秋冬歸來的黑頸鶴取食。每次巡護,他也會(hui) 帶上一些青稞麥粒,撒在江邊的林田裏,供黑頸鶴享用。

  四季輪回,生活在這片淨土上的淳樸勤勞的人們(men) ,守護著黑頸鶴的家園,也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