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雁石坪:從遊牧帳篷到高原小鎮

發布時間: 2024-10-18 09:30:00 來源: 青海日報


青藏公路穿過雁石坪鎮。本報記者 吳占雲(yun) 張多鈞 攝

  8月19日,結束“天下第一道班”的采訪拍攝工作後,采訪組繼續向前,朝青藏線入藏第一重鎮、被譽為(wei) “西藏北大門”雁石坪鎮進發。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雁石坪鎮位於(yu) 唐古拉山北麓,東(dong) 依多瑪、瑪榮,南連崗尼,西隔瑪曲,北鄰青海沱沱河。2002年之前,雁石坪鎮稱為(wei) 多瑪區(多瑪,藏語音譯,意為(wei) :紅色岩石),2002年正式改為(wei) 雁石坪鎮。

  從(cong) 當初通訊閉塞的“多瑪黑帳篷”到如今如火如荼建設“特色小鎮”的變遷。青藏公路嗬護哺育著雁石坪這個(ge) “西藏北大門”重鎮,邁向更輝煌的明天。

  變遷:從(cong) 居無定所到溫暖安居

  其實早在2007年,記者就曾來過雁石坪鎮,當時的雁石坪鎮還隻是個(ge) 散落在109國道旁,幾處由壓著石塊的鐵皮頂土房集建而成的小鎮。

  鎮子雖小,但是各類商鋪還算齊全,但見到最多的店麵是汽車維修或者家庭旅館,小賣鋪中的商品種類非常單一。

  夜幕降臨(lin) 時,各類商鋪門口便已擺上了一座座柴油發電機,發電機的轟鳴聲是記者對於(yu) 17年前雁石坪鎮夜晚的惟一印象。

  由於(yu) 當天抵達時間較晚,記者第二天才得以窺見如今雁石坪鎮的全貌,如今的雁石坪鎮已經是一座建立在河穀平原的狹長小鎮。109國道貫穿全鎮,青藏鐵路與(yu) 小鎮隔著布曲河兩(liang) 兩(liang) 相望,為(wei) 雁石坪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這裏海拔4721米、年平均氣溫在零下4℃左右,以至於(yu) 不少群眾(zhong) 調侃道:“雁石坪鎮全年隻有漫長的冬季和短暫的春秋,夏天早被唐古拉山的風吹跑了。”

  今年61歲的雁石坪鎮一村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曲培告訴記者,以前提起多瑪區隻有查木山下的幾處傳(chuan) 統遊牧黑帳篷,牧民居無定所,跟著牛羊走,每到一處搭起帳篷,帳篷內(nei) 甚至沒有像樣的家具,隻有幾塊土堆壘起的床基,上麵鋪一層皮襖或卡墊就是床鋪,更別說通水電了。

  加之由於(yu) 降水稀薄,牧民用水尤為(wei) 艱難,冬季水源枯竭,需要跑到深山裏找到幹淨的凍泉,融雪、化冰做飲。那時的青藏公路還隻是一條沙土路,每隔幾天才能看到一輛輛汽車或貨車行駛其上。

  到了1985年後,沙土路升級為(wei) 瀝青路,路況得到顯著改善。隨著交通的便利,多瑪區的外地人也逐漸增多。

  “不知道是哪戶人家先開的頭,好像是1990年,區上出現了第一戶由磚土木材建成的土屋。”曲培說。

  有了開先河的人,加上由於(yu) 公路暢通木材運輸方便,不到兩(liang) 年的工夫,多瑪區的帳篷蹤跡全無。

  繁華:從(cong) 信息閉塞到物交暢通

  有了土屋,鎮上的各類旅店、商鋪也開始多了起來,1991年雁石坪鎮有了第一家餐館。

  此後,康巴和果洛商人的日用品店,回族商人的餐館,漢族商人百貨鋪、汽車維修店、果蔬店……各類商鋪如雨後春筍湧現。

  到了1996年多瑪區已經有了十幾戶商鋪,選擇在這裏休憩的旅人也漸漸多了起來。1998年多瑪區通了廣播電視,多瑪區人也開始通過電視了解外麵的世界。

  2002年4月16日,多瑪區正式改為(wei) 雁石坪鎮。那天,雁石坪鎮舉(ju) 行了一場盛大的慶祝典禮,曲培有幸作為(wei) 舞蹈演員上台表演,為(wei) 那場喜事增添歡樂(le) 氛圍。

  雖然群眾(zhong) 可能不完全理解撤區設鎮的具體(ti) 意義(yi) ,但作為(wei) 一名公職人員,他深刻意識到這一變革或將對雁石坪鎮群眾(zhong) 的命運產(chan) 生深遠影響。

  “時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內(nei) 心的喜悅與(yu) 自豪。”曲培說著,眼中閃爍著些許激動的淚花。

  辭別曲培老人後,記者漫步雁石坪鎮,隻見街區繁華,各類商鋪齊全,走進任意一家商店,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

  109國道車水馬龍,穿著當地特色服飾的藏族婦女正挑選蔬菜,開著貨車的撒拉族司機和漢族維修師傅坐在車胎上談天說地。

  雁石坪鎮政府門口,有一家名為(wei) 百姓綜合超市的商鋪,據雁石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達瓦介紹,這家超市已在雁石坪開了21年。

  那是一處占地大約130平方米的小型超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從(cong) 日用百貨到果蔬零食一應俱全,趙國宏正悠然地坐在收銀台前與(yu) 排隊結賬的客人攀談。

  2005年,25歲的趙國宏辭別老家甘肅天水的家人,從(cong) 格爾木坐上一輛開往拉薩的貨車來到雁石坪鎮。

  那時的雁石坪鎮剛成立不久,但鎮上已經有30多家商戶,看著這座圍繞109國道而建、車流如水的小鎮,趙國宏敏銳地發覺了商機,於(yu) 是同年便在雁石坪鎮政府門口開了一家占地60平方米的百貨店。

  希望:從(cong) 窮鄉(xiang) 僻壤到美麗(li) 小鎮

  “當時鎮上還沒通電,照明設施通常就是煤油燈和太陽能光板,取暖就隻能燒牛糞。”提起取暖設施,趙國宏臉上閃過一絲(si) 欣慰。

  剛來那年冬天,趙國宏由於(yu) 經驗不足,沒有做好牛糞儲(chu) 備,無法取暖,還是經常光顧商店的牧民發現他家的牛糞已經燒完,主動送給他兩(liang) 大袋牛糞燒火取暖。

  此後,便陸陸續續有不少牧民在光顧商店時帶來一些牛糞、煤炭和剛煮的牛羊肉送給趙國宏,讓他感動不已。所以即便條件再惡劣、即便親(qin) 朋好友都勸他到更宜居的安多縣謀生,趙國宏不曾動搖。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

  正如趙國宏所說,2015年5月8日,西藏自治區特色小鎮政策頒布,那曲市安多縣雁石坪鎮赫然在列。2016年6月1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劃投資7.39億(yi) 元,打造集自然、人文、觀光、度假、商業(ye) 、產(chan) 業(ye) 為(wei) 一體(ti) 的雁石坪特色小城鎮。

  現在,雁石坪鎮的發展狀況越來越好,交通日益便捷,生意也隨之興(xing) 旺。趙國宏以前一年隻需進兩(liang) 次貨,而現在一個(ge) 月就需要進幾次貨。更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初,大電網進入雁石坪鎮,徹底結束了雁石坪鎮不通電的曆史。

  “通電後我立馬購買(mai) 了踢腳線取暖器、小太陽取暖器和電熱毯,現在即使沒有牛糞和煤炭,也能實現取暖自由。雁石坪的‘夏天’,再也不會(hui) 輕易被寒風吹跑了!”趙國宏笑著說。

  走出百姓綜合超市,記者徘徊在雁石坪鎮街頭,時隔17年,雁石坪鎮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潔的馬路邊屹立著一排排兩(liang) 層的水泥樓房,餐館、小賣鋪、超市、賓館、維修鋪……樣樣俱全。

  雁石坪鎮的變化之大不禁讓人感慨萬(wan) 千,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沒有什麽(me) 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那就是變化。

  【記者手記】

  在雁石坪鎮,在群眾(zhong) 的講述中,記者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從(cong) 荒涼帳篷到繁華小鎮的巨變。驅車穿越凍土與(yu) 翠綠交織的青藏線,抵達這片海拔4721米的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和琳琅滿目的商鋪。

  夜幕下,曾經轟鳴的柴油發電機已不見蹤影,布曲河的水聲在靜謐中流淌。群眾(zhong) 生活顯著改善,商業(ye) 繁榮,多元文化交融。記者深刻感受到,雁石坪不僅(jin) 是地理上的“西藏北大門”,更是生態與(yu) 人文和諧發展的典範。希望通過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讓雁石坪的“夏天”更加溫暖而持久。(記者:德吉央宗 彭婧 張多鈞 張曉明 黃誌武 薛瑩 吳占雲(yun) 索朗多拉) (西藏日報青海日報青藏線聯合報道組)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