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秋日,晴空萬(wan) 裏,正是光伏板“大顯身手”的好時機。在海拔4800米的拉薩市尼木縣續邁鄉(xiang) 霍德村,一排排光伏板耀眼壯觀,項目於(yu) 9月底順利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開始送出“綠電”。
這是拉薩尼木霍德一期10萬(wan) 千瓦牧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由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擁有高海拔大規模電化學儲(chu) 能係統,共安裝28個(ge) 方陣、7259個(ge) 組串,年平均等效滿負荷小時數達到1856小時,將大幅解決(jue) 當地村民用電問題。
太陽能正是西藏豐(feng) 富的清潔能源代表。近年來,西藏緊緊圍繞“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發展定位,陸續建成了一大批水電、光伏、風電項目,形成了以水電為(wei) 主,地熱、風能、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新體(ti) 係。
據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介紹,西藏電網升級跨越帶動全自治區清潔能源迅猛增長,目前全自治區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99%,基本實現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wei) 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最高的省級電網。
豐(feng) 富的清潔能源,正逐步惠及到其他省份。2015年實現“藏電外送”以來,西藏清潔能源已外送至華東(dong) 、華中、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截至今年8月30日,清潔能源外送累計達146億(yi) 千瓦時,助力受電省份減少標煤使用約448萬(wan) 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117萬(wan) 噸、二氧化硫約34萬(wan) 噸。
西藏除了利用水、風、光等自然資源優(you) 勢,還持續壯大文化旅遊、特色農(nong) 牧、高新數字、藏醫藥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同時加快培育高原輕工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內(nei) 生動力。
以傳(chuan) 統農(nong) 牧業(ye) 為(wei) 例,西藏積極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在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開拓市場方麵取得明顯進步。犛牛出欄周期由原來的8至12年縮短到3至4年,以犛牛骨為(wei) 原料的犛牛骨瓷器受到市場青睞。自主研發的青稞良種逐步增多,由青稞加工而成的青稞酒、餅幹、掛麵、代餐粉等係列產(chan) 品,不僅(jin) 銷往國內(nei) 其他省份,還遠銷尼泊爾、加拿大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在西藏阿裏地區日土縣,當地至今仍保留著飼養(yang) 白絨山羊的傳(chuan) 統,所產(chan) 羊絨的絨細度最細可達10微米,是頂級羊絨產(chan) 品。長期以來,受銷售零散、群眾(zhong) 市場觀念不強等因素影響,這裏的羊絨賣不上價(jia) ,導致牧民收入增長緩慢。
為(wei) 改變這一局麵,當地在河北援藏團隊的幫扶下,根據產(chan) 絨量、絨細度等指標,選擇優(you) 質的白絨山羊繁育留種,不斷擴大白絨山羊種群,逐步提升白絨山羊的整體(ti) 質量。2023年,在日土縣舉(ju) 行的拍賣活動中,超細羊絨價(jia) 格最高達到一公斤1355元,創曆史新高。僅(jin) 羊絨產(chan) 品一項,使當地牧民戶均每年增收數萬(wan) 元。
西藏努力把資源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的同時,還創新探索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多地因地製宜嚐試“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旅遊+體(ti) 育”“旅遊+民族手工業(ye) ”融合發展模式,電子商務與(yu) 文旅、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模式,為(wei)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注入了新動能。
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書(shu) 記王念東(dong) 表示,西藏今後將加大資金投入和創新力度,加快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挖掘資源優(you) 勢,展現區位優(you) 勢,用好後發優(you) 勢,暢通經濟循環,把各項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