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炊具、超充綠廊、青稞種質創新……不論是清潔能源的蓬勃興(xing) 起、特色農(nong) 牧業(ye) 的精耕細作,還是從(cong) 無到有的高原炊具輕工業(ye) ,都顯現出西藏高質量發展的獨特之處。
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堅決(jue) 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努力走出了一條既有速度又有溫度的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十四五”以來,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從(cong) 1900億(yi) 元增長到去年的2400億(yi) 元,人均GDP從(cong) 5.23萬(wan) 元增長到6萬(wan) 元,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多年保持在全國前列。
特色產(chan) 業(ye) 顯成效,致富路上步伐穩
近年來,西藏持續壯大文化旅遊、特色農(nong) 牧、高新數字、藏醫藥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同時加快培育高原輕工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
犛牛出欄由原來的8至12年縮短到3至4年、以犛牛骨為(wei) 原料的犛牛骨瓷器價(jia) 值最高賣到了一件200萬(wan) 元,自主研發的青稞良種有70多種……西藏自治區在農(nong) 牧業(ye) 發展上積極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努力增加產(chan) 品附加值,助力提升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值,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其中,由青稞加工而成的青稞酒、餅幹、掛麵、代餐粉等係列產(chan) 品,不僅(jin) 銷往區外,還遠銷尼泊爾、加拿大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數字經濟領域,西藏憑借低硫、低濕、低溫、低氧的獨特氣候優(you) 勢,吸引了眾(zhong) 多大數據中心落地。
“西藏的清潔能源極為(wei) 豐(feng) 富,而體(ti) 量巨大的清潔電力可以就地低成本轉換為(wei) 算力,再利用算力發展人工智能,成本很低,商業(ye) 上極具競爭(zheng) 力,這也是寧算科技落地拉薩的原因之一。”西藏寧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寧說。
數據顯示,近3年,西藏數字經濟增加值平均增速保持在14%,2023年創曆史新高,達到250.98億(yi) 元,同比增長19.3%,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拉薩市宇拓路上的高原炊具直營店,店員米瑪卓嘎每天要接待許多顧客。
“進店的人都是來谘詢或者購買(mai) ‘雪蓮花’牌高原炊具的。”米瑪卓嘎說。
通過引進區外技術適應高原實際,自治區自主研發生產(chan) 的“雪蓮花”“格桑花”兩(liang) 個(ge) 品牌的高原炊具,解決(jue) 了煮飯做菜不易熟、熟得慢和燒水到不了100度的問題,生產(chan) 兩(liang) 年多來已經銷售了84萬(wan) 件,以高原炊具引領的高原輕工業(ye) 正成為(wei) 西藏自治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其樂(le) 融融共發展
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拉薩八廓街,有漢族、藏族、回族、門巴族等20多個(ge) 民族在此居住,生活在100多個(ge) 居民大小院中,人們(men)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就像“茶和鹽巴”一樣,親(qin) 如一家、其樂(le) 融融。
今年5月,大型話劇《八廓街北院》登上國家話劇院舞台,演繹了生活在八廓街的各民族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故事。(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魯固社區許普金老人是江蘇人,幾年前不幸遭遇車禍,落下殘疾,他和老伴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社區居民和工作人員的關(guan) 心和幫助下,老兩(liang) 口生活漸漸有了起色。許普金常說:“他們(men) 雖不是親(qin) 人,卻勝似親(qin) 人。”
近年來,西藏在全國率先出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和規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現自治區、地市、縣區、鄉(xiang) 鎮、村社全覆蓋,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我很享受當下的狀態,希望能在工作中鍛煉能力,實現自我價(jia) 值。”在長沙歡樂(le) 海洋世界公園工作的仁青群培說。在援藏力量的幫助下,近年來,像仁青群培這樣在區外就業(ye) 的畢業(ye) 生越來越多。象征雪域高原民族團結的“格桑花”,隨著時代的進步,飛越千山萬(wan) 水,也紮根在祖國各地。
目前,西藏已建立“組團式”區外就業(ye) 基地30餘(yu) 個(ge) ,區外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達到3600多人,走出去就業(ye) 成為(we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ti) 。
民生實事暖人心,幸福指數節節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質量發展的價(jia) 值追求。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改善水、電、路、訊、房等基礎設施條件,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水管、油燈到電燈、土路到油路、氈房到瓦房的滄桑巨變。
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xiang) ,68歲的措姆過上了曾經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以前家裏住的是草坯房,麵積小且沒有水和電,現在住進了200平方米的供氧供暖小康房,水、電、路、訊、網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作為(wei) 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鄉(xiang) ,在自治區大力推動下,普瑪江塘鄉(xiang) 實施集中供暖供氧工程。“如今,鄉(xiang) 裏283戶都實現了供暖供氧。”普瑪江塘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李雲(yun) 龍說。
到2023年底,全區城鎮供暖項目投資累計達到283億(yi) 元,年均投資20億(yi) 元左右。目前,全區供暖項目覆蓋人口約70萬(wan) 。
除了集中供暖供氧工程,拉日高等級公路全線通車、高海拔農(nong) 牧區季節性斷水問題解決(jue) 、供電可靠率提升、光纖寬帶和4G信號全覆蓋……一係列民生工程的實施,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徹底告別了“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通信難”的曆史,過上了舒適便捷的現代化生活。2024年,西藏自治區深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安排資金121.4億(yi) 元,實施21項民生實事,為(wei) 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民生底色。
在社會(hui) 保障兜底、農(nong) 村住房改造、資助貧困學生等一係列政策保障下,西藏自治區各地煥然一新,高原各族人民正享受著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高品質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