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直播現場看圖猜美食環節。記者 楊子彥 攝
賞藏戲非遺,薦藏醫藥浴,品藏地美食。
10月20日,由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推出的“跨越山海 格桑花開——乘著大巴看中國·西藏行”大型融媒體(ti) 活動日喀則站首場直播,在桑珠孜區圓滿結束。
直播中,“打卡日喀則美食”環節備受關(guan) 注。在主持人、美食推薦官與(yu) 嘉賓互動中,烤崗巴羊腿、藏蕁麻粥、紮西德勒(秘製人參果)、生牛肉配糌粑等藏地特色美食逐一登場,令網友直呼“過癮”,紛紛彈幕刷屏表示:“隔著屏幕都聞到了香味。”“看起來好好吃!”“不爭(zheng) 氣的眼淚從(cong) 嘴角流了出來。”……
“能通過央視平台,向國內(nei) 外展示西藏美饌佳釀,是件十分榮幸的事情。” 後廚內(nei) ,看到大家對西藏美食的關(guan) 注和喜愛,負責烹製本場直播美食的主廚晉美旺久既開心又感動。
“除了直播推薦的菜品,日喀則的美食還有很多。”晉美旺久告訴記者,過去,受食材等條件限製,菜品相對單一。但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現在各縣都有自己特色的農(nong) 牧產(chan) 品,藏式菜肴愈發多樣。
小餐盤裏,藏餐文化兼容並蓄,彰顯著濃濃民族團結情誼。
直播現場,清蒸亞(ya) 東(dong) 鮭魚、青稞蛋撻等美食,單從(cong) 菜名中便可看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融。
從(cong) 事餐飲行業(ye) 30餘(yu) 年來,晉美旺久接觸學習(xi) 過如粵菜、川菜等菜係。“烹飪中,我在保留藏餐原有特點基礎上,吸收了很多烹飪的經驗與(yu) 技巧。”晉美旺久說,“例如烤崗巴羊腿,我在傳(chuan) 統製作的基礎上,增加了醃製過程,調整了調料配方,使之既有西藏特色,又符合大眾(zhong) 口味,受到國內(nei) 外食客青睞。”
“在我們(men) 餐廳,經常能看到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人們(men) 同吃一道菜、共飲一壺茶的場景,大家其樂(le) 融融,就像一家人一樣。”餐飲服務人員益西說。
大餐桌上,展示各色藏地美食,反映出特色農(nong) 牧業(ye) 發展成效。
據了解,近年來,日喀則市堅持把發展農(nong) 牧業(y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重要抓手,圍繞青稞、蔬菜、犛牛、藏係綿羊、奶牛、飼草為(wei) 主的農(nong) 牧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農(nong) 業(ye) 區域公共品牌“如意莊園”建設,持續做好“崗巴羊”“亞(ya) 東(dong) 鮭魚”“喜孜青稞酒”等知名品牌的宣傳(chuan) 保護工作,積極創建有機認證示範區,共認證綠色產(chan) 品36個(ge) 、有機產(chan) 品45個(ge) 、地理標誌產(chan) 品23個(ge) ,初步建成“區域公共品牌+產(chan) 品品牌+企業(ye) 自主品牌”品牌體(ti) 係,有力推動特色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2023年,日喀則市糧食、蔬菜、肉奶產(chan) 量分別達到44.87萬(wan) 噸、40.85萬(wan) 噸、17.28萬(wan) 噸,主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實現農(nong) 林牧漁服務業(ye) 總產(chan) 值8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3%,總量居全區第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