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村民在查看樹苗生長情況(2021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夏秋時節,沿著雅魯藏布江岸邊的公路駛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映入眼簾的是綠樹、碧水和藍天。曾經,這裏是西藏有名的沙丘地。
20世紀八十年代,山南市率先開始建設雅江防護林。山南市幹部群眾(zhong) 首創我國林業(ye) 水利工程史上的“丁字壩”,嚐試“大苗深栽”等辦法,探索積累了大量在高寒幹旱地區造林治沙的科技成果。
經過無數人長期不懈努力,大麵積的流動沙丘變成了半流動或固定沙丘,沙化麵積逐年減少,水源涵養(yang) 能力明顯增強。如今,在雅魯藏布江流過的日喀則、山南、拉薩、林芝等地,江畔已是樹木成林、綠洲萬(wan) 頃。雅江兩(liang) 岸的“綠色長城”,守護著這裏的碧水藍天。
在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當地護林員在修剪林木(2024年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村民在給樹木澆水(2024年6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這是雅魯藏布江寬闊的河床和岸邊種植的樹木(2024年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雅魯藏布江畔,自動灌溉設備給樹木澆水(2024年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鬱鬱蔥蔥的林木和湛藍的天空相映成景(2024年9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這是在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態示範區拍攝的鬱鬱蔥蔥的林木(2024年9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