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行走在雪域高原:每一個人都是祖國的坐標

發布時間: 2024-11-03 09:59:00 來源: 人民日報

  群山下,烈日、雲(yun) 海,風雨、雪雹。在普瑪江塘鄉(xiang) 不用待很久,就能體(ti) 會(hui) 到世界之巔的“厲害”。

  這裏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行政鄉(xiang) 。冬季長達9個(ge) 月,年平均氣溫為(wei) 零下7攝氏度,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麵的40%。自然條件如此惡劣,依然有283戶人家堅守在這裏,勞作、放牧,努力生活,像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一樣頑強生長。

  在“生命的禁區”,見證“怒放的生命”。普瑪江塘邊境派出所,大風凜冽,“站軍(jun) 姿都是斜的”;氧氣稀薄,“很難睡一個(ge) 完整覺”。除了日常的工作,民警們(men) 還要攀爬海拔五六千米的崗布冰川巡邏值守,每次都是對身體(ti) 的嚴(yan) 峻考驗,用他們(men) 自己的話來說,“與(yu) 其苦熬浪費生命,不如苦幹燃燒青春”。薩藏小康示範村,36名黨(dang) 員、6個(ge) 牧業(ye) 小組堅守崗位,村民說:“在這裏,一個(ge) 邊民就是一個(ge) 哨兵、一個(ge) 家庭就是一個(ge) 哨所、一個(ge) 村莊就是一個(ge) 堡壘。守邊護邊是我們(men) 的義(yi) 務。”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廣大幹部特別是西藏幹部要發揚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能力、錘煉作風。”從(cong) “向荒野進軍(jun) 、向土地要糧、向沙灘要菜”的革命本色,到“紮根雪域高原,矢誌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再到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時代風貌,老西藏精神不斷煥發出新的光輝。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海拔再高、距離再遠、路途再險,總能見到用青春和赤誠堅守的身影,總能目睹以毅力和拚搏奔跑的英姿,給人以震撼、以感動、以鼓舞。由此不難理解,聳立在世界屋脊的,不隻是高原山地,更是精神高地;刻寫(xie) 在歲月年輪的,不隻有豐(feng) 功偉(wei) 績,更有凡人壯舉(ju) 。

  邊境興(xing) 則邊疆興(xing) ,邊民富則邊防固。禮讚愛國守邊的精神,更要嗬護向上生長的力量。從(cong) “地窩子”到草坯房,從(cong) 安居房到“小康房”,普瑪江塘鄉(xiang) 房子的“進化”見證時代的變遷。如今,家家戶戶有暖氣、供氧氣,當地群眾(zhong) 平均壽命從(cong) 2011年的45歲增加到2021年的54歲;四季保通的曲玉公路建成通車,衛生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超市、旅館、飯店甚至奶茶店也在這裏開張,玉麥鄉(xiang) 從(cong) “三人鄉(xiang) ”發展到67戶200多人,“每一個(ge) 人都是祖國的坐標”。守護好國土,建設好家鄉(xiang) ,“在輝煌事業(ye) 的長河裏,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

  “祖國的坐標”,又何止在高原山巔!莽莽神州,千行百業(ye) ,億(yi) 萬(wan) 人民,哪裏沒有堅守?誰人不言精神?愛國戍邊堅如磐石,改革攻堅咬緊牙關(guan) ,科研攻關(guan) 厚積薄發,競技賽場奮力拚搏,基層幹部擔當作為(wei) ……物理的坐標、事業(ye) 的進程,歸根結底都離不開精神的書(shu) 寫(xie) 、價(jia) 值的堅守。由此更能理解,“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chong) 過去的。”

  一位曾在普瑪江塘鄉(xiang) 工作過的民警,把對祖國家園的深情寫(xie) 進一首名為(wei) 《高山之巔》的歌曲。“你在世界之巔,與(yu) 冰雪為(wei) 伴,時空也有了溫暖。愛國使命,融進你的血脈,刻成了信念,也托起了藍藍的天……”

  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歌聲嘹亮,壯誌昂揚。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