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nong) 正在分揀蘋果。
11月15日正值初冬,萬(wan) 物蟄伏,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卻悄然迎來一次蛻變。當日10時,“山南蘋果香飄南亞(ya) ——出口啟動儀(yi) 式”在山南市紮囊縣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舉(ju) 行。山南市副市長江嘎表示,此次儀(yi) 式不僅(jin) 標誌著山南矮化蘋果正式踏上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征程,更象征著山南市在積極參與(yu) “一帶一路”南亞(ya) 大通道建設、深化對外開放、助力企業(ye) 拓展海外市場方麵取得了重要突破。
齊心協力締造的奇跡
當日,記者驅車來到山南市紮囊縣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初冬時節,果園果樹的葉子悉數落盡,枝幹在蒼涼的沙地上顯得格外挺拔。但靠近集裝箱車,一陣清甜的果香便撲鼻而來,經久未散。“我們(men) 的蘋果要走向世界呢!”紮囊縣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李世銀指著兩(liang) 輛滿載蘋果的集裝箱高興(xing) 地說著。
李世銀告訴記者,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是2021年西藏集為(wei) 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響應山南市委、市政府政策,投資1500萬(wan) 元種植矮化蘋果。由於(yu) 其初衷是為(wei) 治理風沙,所以如何確保矮化蘋果的成活率,成了李世銀最首要的任務。“幸運的是,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了解情況後,主動指導我們(men) 重視肥水管理,通過提升土壤質量與(yu) 肥水高效利用技術來保障果樹存活率,這也改善了我們(men) 的蘋果品質。”李世銀說。
在眾(zhong) 人的不懈努力下,種植麵積達4000畝(mu) 矮化蘋果樹,在種植第二年就順利實現了掛果。同時,在2023年8月下旬,開始麵向全國廣泛推銷,銷售覆蓋吉林、湖南、湖北、重慶、四川等多個(ge) 省市,累計銷售寄遞矮化蘋果達一萬(wan) 餘(yu) 箱。
退沙富民的自然寶藏
基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鼓舞了朗賽嶺村民的致富信心,村民次仁頓珠就是其中一員。“我們(men) 家世代務農(nong) ,‘農(nong) 忙忙農(nong) ,農(nong) 閑打工。’是生活的鐵律,從(cong) 沒有想過要去做別的什麽(me) 。”2019年,次仁頓珠偶然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從(cong) 土地的懷抱,孕育自然的寶藏。”這則宣傳(chuan) 語,雖然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麽(me) 意思,但是他忍不住望向村子後麵的沙丘思索:那樣的地方也能孕育寶藏嗎?
2021年,朗賽嶺矮化蘋果種植基地建成,於(yu) 是世代務農(nong) 的次仁頓珠,走出田間進入果園。春育、夏養(yang) 、秋收、冬護……種植果樹看似跟務農(nong) 時的生活沒有什麽(me) 變化,但次仁頓珠卻是收獲滿滿。“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學會(hui) 了很多東(dong) 西,施肥的劑量,如何觀察果實的好壞,甚至蘋果有哪些營養(yang) 我都能說上幾句,這種成就感是超脫物質的。”
經過三年的發展,山南市矮化蘋果種植麵積已達29800多畝(mu) ,年產(chan) 量達3000噸,帶動了三縣600多名果農(nong) 增收致富。基地山腳下的朗賽嶺村中冬日不歇的飛沙揚塵已逐漸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覆蓋沙丘荒嶺的蔥蔥果樹。而直到山南市紮囊縣的矮化蘋果走出山南甚至走向世界,次仁頓珠才恍然領悟:“這些果樹就是這片土地的寶藏。”
持續發力的優(you) 質品牌
當日10時,在一聲響亮的汽笛聲中,兩(liang) 輛滿載山南矮化蘋果的集裝箱車緩緩駛出種植基地的大門,駛向南亞(ya) 市場。據了解,此次山南矮化蘋果出口計劃出口總量為(wei) 100噸,分三批次進行,總價(jia) 值約為(wei) 10萬(wan) 美元。第一批出口的30噸蘋果已於(yu) 當日起運,後續批次也將陸續發貨。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確保蘋果在運輸過程中的品質和安全,山南市相關(guan) 部門和企業(ye) 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加強包裝、優(you) 化運輸路線、提高檢驗檢疫標準等。此次山南矮化蘋果出口南亞(ya) 市場的成功,不僅(jin) 為(wei) 山南市的對外貿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山南矮化蘋果產(chan) 業(ye) 品牌化建設邁上了新台階。
“今年我們(men) 已經向自治區政府申報了廠房產(chan) 業(ye) 項目,以形成規模化的產(chan) 業(ye) 鏈為(wei) 目標。”山南市紮囊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局長玉金介紹,下一步,山南市紮囊縣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以科技創新為(wei) 動力。圍繞品牌建設、精細化管理、市場拓展以及開發蘋果醋、蘋果幹、蘋果酒的精深加工等,不斷提升山南矮化蘋果的產(chan) 品附加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