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穿越廣袤的草原,東(dong) 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這條路不僅(jin) 連接了各地,也承載著曆史的記憶和未來的希望,成為(wei) 經濟發展與(yu) 社會(hui) 進步的紐帶。
圖為(wei) 運輸車輛行駛在青藏公路上。 貢確 攝
109國道上別樣“警”色
清晨的寒風刺骨,安多縣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交警如往常一樣駕車駛向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開展工作。安多縣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交警旦增達傑向記者介紹:“唐古拉山口是我們(men) 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ge) 地方,那邊路況複雜、海拔也高,對過往的司乘人員是一個(ge) 很大的考驗。”
去往唐古拉山口的路上交警們(men) 仔細觀察著路況,如果遇到司乘人員需要幫忙,他們(men) 便立即下車查看並指揮交通,保障途經青藏公路的車輛和行人的安全。
“夏天自駕遊客很多,我們(men) 經常能接到救援、救助電話,到了冬天更是挑戰,氣溫最低能達到零下四十多度,感覺防寒裝備什麽(me) 都沒用,就是冷。”旦增達傑說。
經過兩(liang) 個(ge) 多小時車程,記者隨交警抵達了唐古拉山口開始工作。這裏的風呼嘯著掠過山巔,強勁的大風讓人無法站穩,寒風似乎能穿透皮膚,而這樣的惡劣天氣在他們(men) 眼中已經算得上是好天氣。
旦增達傑向記者回憶道:“之前有一次大雪,導致唐古拉山那一段的路麵積雪不能通車,在唐古拉堵車兩(liang) 個(ge) 月,很難描述那兩(liang) 個(ge) 月是怎麽(me) 過來的,但是保障109國道的安全和暢通是我們(men) 的工作,更是我們(men) 的職責所在。”
圖為(wei) 安多縣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交警在唐古拉山口執勤。 謝牧 攝
返鄉(xiang) 就業(ye) 的“國道”青年
離開唐古拉山口繼續行駛一百多公裏,便到達了被譽為(wei) “西藏北大門”的雁石坪鎮。青藏公路的通車,讓這裏從(cong) 閉塞之地已經發展成了特色小鎮。
洛桑曲尼大學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在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多瑪營業(ye) 所工作。“我高中在拉薩讀書(shu) ,家在那曲,我現在在雁石坪鎮上班。”洛桑曲尼說,“這條路我來來回回走了很多遍,也看到了這條路給家鄉(xiang) 帶來的改變。”
說起109國道,洛桑曲尼回憶起來父輩的講述,“我的父親(qin) 以前用犛牛馱著物資去其他地方換鹽,一走就是一兩(liang) 個(ge) 月,現在開車五、六個(ge) 小時就能走完他一、兩(liang) 個(ge) 月走完的路。”了解到青藏公路的修建給家鄉(xiang) 帶來的巨大變化,洛桑曲尼心中對這一工程充滿敬意,也對家鄉(xiang) 的發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責任感。
為(wei) 了適應本地經濟發展需求,金融機構逐步進駐雁石坪鎮,為(wei) 小微企業(ye) 、合作社和個(ge) 體(ti) 經營戶提供貸款、支付結算、電子銀行等便捷服務,解決(jue) 資金短缺等問題。洛桑曲尼通過日常下鄉(xiang) 流動金融服務了解到,許多當地民眾(zhong) 依托國道的便利,開始有想法開商戶、做運輸等。“我的工作就是為(wei) 他們(men) 提供金融服務,幫他們(men) 擴大生產(chan) 經營規模,為(wei) 青藏公路沿線的發展貢獻力量。”洛桑曲尼說道。
“甘當路石”的養(yang) 路人
隨著天色漸晚,記者到達了109國道邊的“天下第一道班”。伴著星光,道班工人準備開始一天中的最後一次巡邏任務,隨著命令的下達,道班工人踏上了他們(men) 最熟悉不過的養(yang) 護路段。
“我們(men) 管養(yang) 路段59公裏,開始下雪我們(men) 要搶險保通,大型機械全部要準備好。如果沒下雪的情況下,我們(men) 巡邏查看橋梁、涵洞。”109養(yang) 護保通點工區長地嘎介紹道。
圖為(wei) 夜間巡邏的道班工人。 貢確 攝
巡邏結束後,記者隨工區長地嘎走進“天下第一道班”紀念館內(nei) ,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陳舊的工具映入眼簾,仿佛將時間拉回到數十年前,養(yang) 路工人地嘎的思緒也被帶到了從(cong) 前。
“我父親(qin) 也是養(yang) 路工,以前我父親(qin) 經常要鏟冰除雪,幾乎不在家裏,我跟我母親(qin) 一起長大,當時不理解父親(qin) 為(wei) 什麽(me) 總是不在家,自己到了這個(ge) 崗位上,才知道父親(qin) 有多辛苦、多累。”地嘎隨著回憶說,“我父親(qin) 在的時候跟我說,他們(men) 在養(yang) 路的時候用鐵鍬、十字鎬來養(yang) 護公路,比起以前老前輩來我們(men) 現在吃苦也算不了什麽(me) ,現在比以前條件確實好多了。”
館內(nei) 陳列著許多遊客贈送的錦旗,這些錦旗不僅(jin) 是對道班工作人員辛勤付出的肯定與(yu) 讚譽,更是對他們(men) 多年如一日守護公路安全的敬意。每一麵錦旗都承載著一個(ge) 故事,或是風雪中溫暖人心的救援,或是烈日下默默無聞的堅守,抑或是一次次守護司乘人員平安出行的感動瞬間。
地嘎說起工作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曆,“2018年下了一場大雪,在山頂上困了七天七夜,車輛疏通後才發現自己手凍得已經不行了,既然我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把它做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