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25日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
打破了西藏無現代公路的曆史
70年來
新華社記者在兩(liang) 條“天路”上
拍下了這些偉(wei) 大瞬間
1954年12月25日,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舉(ju) 行的通車典禮上,拉薩市群眾(zhong) 歡迎從(cong) 青藏公路開到拉薩的汽車隊。
1954年12月25日,參加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典禮的藏族少年在拉薩愉快地乘上汽車。
1958年,汽車隊行進在青藏高原上。
1964年,滿載建設物資的汽車隊行駛在川藏公路途中的雀兒(er) 山上。
二十世紀90年代蜿蜒曲折的川藏公路。
2014年9月24日,運輸車隊行進在青藏公路青海玉珠峰下。
2024年11月1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車輛穿過雀兒(er) 山隧道後行駛在317國道上。
奔走在“天路”的運輸隊
憑借勇氣、毅力與(yu) 智慧
跨越千山萬(wan) 嶺
為(wei) 西藏群眾(zhong) 運去物資
更帶來希望
1964年,解放軍(jun) 一個(ge) 汽車連隊的駕駛員在川藏公路上用洗臉盆端雪去冷卻油泵。
1964年,曾經是川藏公路築路工人的汽車駕駛員呷瑪卻桑在出車前對汽車機件進行檢查。
1985年3月中旬的一場罕見大雪中,川藏公路二郎山交通安全管理小組成員連夜搶修滿載援藏物資的運輸車輛。
1989年拍攝的長年駕車奔馳在青藏公路上的藏族司機。
“天路”的暢通
離不開無數築路人
和養(yang) 路人的默默奉獻
高原公路從(cong) 無到有
從(cong) 舊到新
通車裏程逐年遞增
行車條件不斷改善
1953年,修築川藏公路的解放軍(jun) 戰士在懸崖上勞動。
二十世紀60年代,在川藏公路上,辛勤的藏族養(yang) 路工人熱情地向過路的旅客們(men) 揮手。
1964年,五道梁氣象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放測風氣球。在昆侖(lun) 山裏工作的氣象工作者,長期堅守工作崗位,為(wei) 青藏公路安全運輸提供了寶貴的氣象資料。
1979年,工人們(men) 在藏北高原上施工,為(wei) 青藏公路鋪設柏油路麵。
1987年,川藏公路雀兒(er) 山五道班工人在工作。
二十世紀90年代一位工作在川藏公路上的藏族技術員。
1998年12月19日,位於(yu) 四川天全縣和瀘定縣境內(nei) 的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全麵貫通。
2014年9月18日,武警交通二支隊的官兵在波密縣烈士陵園祭奠烈士。在川藏公路沿線的許多地方,都有為(wei) 當年築路部隊和當代護路部隊因公犧牲的烈士所建的陵園。
七十載歲月
“天路”宛如飄落雪域高原的哈達
見證各族群眾(zhong) 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這是1987年,乘客乘坐四川康定至甘孜的公共汽車。
1964年,西藏山南貿易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卸貨。不少生活用品沿著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源源運進西藏。
1964年,農(nong) 民使用拖拉機在拉薩郊外進行秋耕。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車後,許多新式農(nong) 具通過公路運到了西藏。
1964年,西藏安多縣的牧民們(men) 圍著電影放映機,等待電影開演。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後,沿路地區麵貌一新,曾經荒僻的地方,居民們(men) 也能看到電影了。
1990年,川藏公路附近,藏族女青年在背運蘋果。
1957年,青藏公路上溫泉新城的一角。
1964年,西藏昌都一角。
國道317線經過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境內(nei) 的一個(ge) 村莊(2014年9月15日攝)。
策劃:宋為(wei) 偉(wei)
製作:郭昱、徐宏岩
攝影:劉詩臨(lin) 、任用昭、郭超人、孫忠靖、劉繼伍、劉前剛、土登、許必華、趙家烈、李子青、孫忠靖、馬鵬萬(wan) 、袁少柯、康鬆、趙建偉(wei) 、樂(le) 建雄、沈伯韓、劉坤、劉續
新華社攝影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