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大家看一下這道題怎麽(me) 解?”
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長所鄉(xiang) 嘎布村安置點的帳篷內(nei) ,民警劉鑫磊一手指了指黑板上的題目,一手拿著資料,耐心地給高三學生講解。5名學生坐在課桌前,低著頭,快速地在草稿紙上演算著。
帳篷外,寒風卷著塵土;帳篷內(nei) ,隻有紙筆摩擦的聲音和低低的討論聲。對於(yu) 這些高三生而言,學習(xi) 機會(hui) 來之不易,每一秒都珍貴。
1月14日下午,民警劉鑫磊在教高三學生做數學題。(母丹 攝)
今年22歲的劉鑫磊,是西藏邊檢總站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的一名新警。地震發生後,他和同事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救援。在救援工作進入過渡期安置階段後,他們(men) 排查發現,雜村、嘎布村和玉白村共有6名高三學生、8名初三學生。這些學生正處於(yu) 備考關(guan) 鍵期,而地震讓附近的幾個(ge) 村子遭受重創,房屋倒塌,孩子們(men) 的課本和練習(xi) 冊(ce) 幾乎全部被毀。麵對接連不斷的餘(yu) 震和考試的壓力,這些學生需要的不隻是生活上的幫助。
“咱們(men) 要不給畢業(ye) 班的孩子們(men) 開個(ge) 輔導班吧?”支隊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人尼瑪提議。這個(ge) 想法剛提出,民警們(men) 紛紛主動報名。“我數學不錯,我教數學。”“我英語好一點,我教英語。”“我是理科生,理綜交給我。”……短短幾個(ge) 小時,一支臨(lin) 時的“民警老師”隊伍組成了。
1月14日下午,民警旦增念紮在教高三學生寫(xie) 英語作文。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 攝
但教具又成了一個(ge) 棘手的問題。震後,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用品所剩無幾,僅(jin) 有一本高三的數學輔導書(shu) 被翻得起了毛邊。就在這時,原西藏邊防總隊的退伍老兵紮西捐贈了60套課桌椅以及部分教學用具。
白天,“民警老師”輪流救援和授課;夜晚,他們(men) 擠在帳篷裏,對著手機屏幕搜索習(xi) 題資料,討論哪些題目適合學生練習(xi) 。
“老師,我想上晚自習(xi) ,還想再學會(hui) 。”高三學生洛桑達瓦小聲地請求道。他聲音不大,但態度堅定。洛桑達瓦的家在嘎布村,地震後,他家的房子回不去了。由於(yu) 餘(yu) 震不斷,晚自習(xi) 終究沒有開起來,但洛桑達瓦對學習(xi) 的渴望,深深刻在每一位“民警老師”心中。
每天清晨,民警們(men) 前往各村接學生到臨(lin) 時的“帳篷課堂”,午餐和晚餐也由他們(men) 一手包辦;晚上7點過後,學生們(men) 被安全送回家。盡管時間短暫,但對於(yu) 這些孩子來說,每一天的學習(xi) 都彌足珍貴。
洛桑達瓦看著手裏的筆記本,裏麵記滿了數學公式和習(xi) 題的解法。他說:“現在多學會(hui) 一點,考試時候就能多一分把握。”
帳篷外寒風呼嘯,他的眼中卻滿是堅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