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日喀則牧羊少年的科技脫貧路

唐芳 發布時間:2017-12-27 14:39:00來源:

記者12月9日到達西藏自治區南部邊境的亞(ya) 東(dong) 縣時,認識了一位科技特派員,他是來自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上亞(ya) 東(dong) 鄉(xiang) 嘎林崗村的旦增拉傑。這位曾經貧窮的牧羊少年,如今已成為(wei) 村裏唯一的獸(shou) 醫。去年,亞(ya) 東(dong) 縣人全部脫貧,旦增拉傑擔任了該村的科技特派員。

旦增拉傑在亞(ya) 東(dong) 鮭魚繁育基地做技術員一年多,專(zhuan) 門在基地為(wei) 亞(ya) 東(dong) 鮭魚進行人工擠卵、人工孵化和馴化魚苗。村民遇到難題也會(hui) 打電話找他上門服務。

旦增拉傑初中畢業(ye) 後給別人家放牧。有一天,科技局領導找到了他,原來嘎林崗村的老獸(shou) 醫旺堆身體(ti) 欠安,要找一位接班人。接班後的他現在每月可以領到1千元的獸(shou) 醫補貼,又被選為(wei) 科技特派員。

亞(ya) 東(dong) 縣科技局長普布瓊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西藏,每個(ge) 村子都有兩(liang) 名科技特派員,他們(men) 是“特殊”的服務人員,負責免費解決(jue) 老百姓在種植和養(yang) 殖方麵的問題。還有的科技特派員承包上萬(wan) 元的花卉和藏雪雞項目,帶動貧困戶搞生產(chan) 。

“旦增拉傑每年都要接受來自村、鄉(xiang) 、縣三級考核,今年我們(men) 準備把他推薦為(wei) 優(you) 秀科技特派員。”普布瓊達說,科技特派員的考察,一看文化水平,二看群眾(zhong) 威望,三看一年的業(ye) 績,即記錄下每次為(wei) 村民解決(jue) 的“科技”難題。旦增拉傑連年通過考核,現在每年還可以獲得6千元的科技特派員補貼。

前段時間,一戶村民家的犛牛鬧肚子,旦增拉傑接到電話立馬騎摩托車趕到。這頭黑白色的犛牛腆著鼓鼓的大肚子嗷嗷直叫,口水橫流。旦增拉傑也是頭一回見這場景,情急之下,他打電話把旺堆師傅喊來了。犛牛被確診為(wei) 食物中毒,服藥幾天後便痊愈。

“我現在還是新人,解決(jue) 問題有時還是心有餘(yu) 而力不足。”旦增拉傑說,目前他最大的難題是怎麽(me) 通過傷(shang) 口判斷犛牛是被獵狗還是狼咬傷(shang) 。“我用手機拍照發給老獸(shou) 醫,跟他們(men) 去學習(xi) 。”

正值亞(ya) 東(dong) 鮭魚孵化期間,旦增拉傑每兩(liang) 個(ge) 小時就要和同事輪流照看100多個(ge) 孵化框,晚上幾乎不能睡覺。“如果不這樣,水電一停可能損失上千萬(wan) 隻魚卵。”旦增拉傑說。

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旦增拉傑的手機號碼,趁著每年給犛牛接種4次疫苗的當口,旦增拉傑有個(ge) 留電話的習(xi) 慣。“留著,有困難找我。”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