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科技新花綻放人民大會堂

佘惠敏 發布時間:2018-01-09 09:40: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隆重舉(ju) 行。2名科學家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71個(ge) 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7名外籍專(zhuan) 家獲得國際合作獎。

從(cong) 獲獎項目和獲獎專(zhuan) 家中,我們(men) 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們(men) 展現出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自信。從(cong) 引領前沿到服務民生,從(cong) 自主創新到成果轉化,中國科技在各個(ge) 領域不斷開拓進取,正在努力打造世界創新高地。

中國智慧

多點開花引領國際前沿

本屆科技獎勵大會(hui)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開出“雙黃蛋”,這是一個(ge)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大亮點。

說意料之外,是因為(wei)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經多次空缺、連續空缺。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科技成果。由於(yu) 該獎項評選嚴(yan) 格,自2000年度至2017年度,18年中曾有9個(ge) 年度空缺。評出一個(ge) 獲獎項目就很難,遑論兩(liang) 個(ge) 。進入21世紀以來,僅(jin) 在2006年曾有過2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說情理之中,是因為(wei) 2013年度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產(chan) 生。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的領域,已從(cong) 之前較為(wei) 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多點開花”之勢。

本次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兩(liang) 個(ge) 項目,都引領甚至開創了相關(guan) 領域的國際前沿研究,展示了中國智慧,可謂實至名歸。

香港科學家唐本忠團隊原創的“聚集誘導發光”(AIE)概念,已成為(wei) 一個(ge) 由我國科學家開拓引領、多國科學家競相跟進的研究領域。AIE材料突破了傳(chuan) 統有機發光材料“聚集導致發光猝滅”這一經典內(nei) 容的製約,實現了越聚集越發光的顛覆,已在光電、傳(chuan) 感和生物等領域應用,成為(wei) 吸引60餘(yu) 個(ge) 國家1100多個(ge) 科研單位的科學家們(men) 參與(yu) 研究的熱點領域。唐本忠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科技正在謀求從(cong) 跟跑到領跑的曆史性轉身,我們(men) 要創立中國科學家的品牌。AIE就是一個(ge) 中國科學家的品牌。”

而在“水稻高產(chan) 優(you) 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項目中,中科院遺傳(chuan) 發育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水稻理想株型關(guan) 鍵基因方麵取得重要發現,率先提出並建立了高效精準的設計育種體(ti) 係。這對進一步提高水稻產(chan) 量具有重大意義(yi) ,為(wei) “新綠色革命”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具有重要國際影響。

中國力量

自主創新服務國家戰略

本次獲獎項目中,不少項目服務國家戰略,彰顯中國力量。

獲得進步獎特等獎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對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升級、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yi) 。重大新發傳(chuan) 染病防治的“中國方案”也獲得了進步獎特等獎,這個(ge) 成果實現了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wei) 代表的新發傳(chuan) 染病防治體(ti) 係的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向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與(yu)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科學家共建的中亞(ya) 藥物研發中心,則為(wei) 西部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重要示範引領作用。

此外,分布在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網絡安全與(yu) 信息化等多個(ge) 重要領域的獲獎項目,都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係列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深化高鐵“走出去”戰略,保障國家網絡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

國防科技自主創新也再攀高峰。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領域取得一批重大關(guan) 鍵技術突破,為(wei) 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推進強軍(jun) 興(xing) 軍(jun) 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從(cong) 2012年至2016年,國防專(zhuan) 用項目已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項,占到總數的一半,技術發明獎一等獎7項,約占總數的六成。今年又有一項“國之重器”評審通過為(wei) 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還有光學儀(yi) 器和航天航空領域的兩(liang) 項重大成果評為(wei) 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本次獲獎的兩(liang) 位最高獎得主,也都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服務國家戰略的自主創新事業(ye) :一位是王澤山,武器彈藥領域的科技專(zhuan) 家,是我國火炸藥領軍(jun) 人物,推動了我國進入火炸藥強國的進程。另一位是侯雲(yun) 德,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和現代傳(chuan) 染病防控技術體(ti) 係的主要奠基人。

中國責任

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生活

本次獲獎項目中,有不少服務民生的科技成果。

肝髒和乳腺疾病是危害數以億(yi) 計國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通過醫學超聲成像技術進行早期診斷,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愈後的關(guan) 鍵。但傳(chuan) 統B超成像對肝硬化檢測敏感性差,對乳腺癌檢測特異性差。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yu) 當地企業(ye) 聯合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chan) 品,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B超技術的瓶頸,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實現了高端超聲產(chan) 品國產(chan) 化,推動了我國相關(guan) 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獲得本次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獲獎項目在助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方麵也成果豐(feng) 碩。比如農(nong) 業(ye) 機械製造和高端農(nong) 業(ye) 裝備項目較往年大幅增加,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青島農(nong) 業(ye) 大學牽頭研製的多種型號花生機械化播種與(yu) 收獲裝備,獲本年度進步獎二等獎,為(wei) 實現花生全程機械化和農(nong) 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評審通過的獲得國家進步獎的3個(ge) 創新團隊,2個(ge) 紮根西部,1個(ge) 來自中部,他們(men) 在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同時,也將成果應用於(yu) 國民經濟主戰場。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yu) 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揚高原犛牛精神,為(wei) 我國青藏鐵路、青藏公路、中俄輸油管道、哈大高速鐵路等寒區重大工程提供了關(guan) 鍵的科學和技術支撐。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要,攻堅克難不斷創新,已形成持續領跑世界的創新團隊,使我國雜交水稻始終穩居國際領先水平。西安交通大學熱質傳(chuan) 遞數值預測控製及其工程應用創新團隊,不僅(jin) 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原創性成果,還有多項創新成果得到大規模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中國活力

企業(ye) 主體(ti) 踴躍參與(yu) 創新

本次大會(hui) 獲獎項目中,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凸顯。今年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ye) 參與(yu) 完成的占81.6%,比去年提高13.5個(ge) 百分點,為(wei) 近5年最高,說明企業(ye) 在原始創新活動中的參與(yu) 度大幅提升。同時,企業(ye) 以重大項目為(wei) 依托,技術創新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12年以來的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特等獎一共9項,企業(ye) 牽頭的7項;一等獎64項,企業(ye) 牽頭的30項,與(yu) 其他類型的創新主體(ti) 相比,企業(ye) 占據了優(you) 勢地位。

獲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項目,就由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完成,該技術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獲得進步獎一等獎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yu) 應用項目,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牽頭完成,蛟龍號在國內(nei) 外產(chan) 生了巨大反響,實現了中華民族可下五洋捉鱉的宏偉(wei) 夢想,已成為(wei) 海洋強國建設中的大國重器;

獲得進步獎一等獎的煤製油品/烯烴大型現代煤化工成套技術,由神華集團公司牽頭完成,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需要的重要成果,整體(ti)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獲得進步獎一等獎的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guan) 鍵技術,由中海油公司牽頭完成,該成果使我國躋身於(yu) 世界海上高溫高壓鑽完井技術先進行列,安全高效建成了我國第一個(ge) 海上高溫高壓氣田。

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我們(men) 有理由相信,一年一度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hui) ,將見證蓬勃進取的中國科技力量,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