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wei) 世界上科學出版物總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內(nei) 相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這次超越是我們(men) 早已期待的,並不令人驚訝,但我國的科研質量登頂仍需再接再厲。
報告認為(wei) ,盡管美國麵臨(lin) 的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zheng) 日益激烈,但美國仍是科技強國,推出了很多高質量研究、吸引了大量國際學生,而且在將科學轉化為(wei) 寶貴的知識產(chan) 權方麵也表現突出。
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發表了超過42.6萬(wan) 份研究;占愛思唯爾Scopus數據庫(全球最大文獻摘要與(yu) 科研信息引用數據庫)總量的18.6%;美國約40.9萬(wan) 份;印度超過日本,其他發展中國家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但在論文被引用數量方麵,美國排名第三,低於(yu) 瑞典和瑞士;歐盟和中國分別排名第四、第五。
此外,在研發投入方麵,美國仍居世界第一,2015年約5000億(yi) 美元,占全球總投入的26%,中國以4000億(yi) 美元緊隨其後。但美國增長緩慢,而最近幾年,中國增長迅速。
NSF每兩(liang) 年會(hui) 推出一個(ge) “科學與(yu) 工程指標”,最新分析報告是這一指標的最新版本。NSF首次在統計分析中囊括了技術轉讓和創新部分。數據顯示,美國在專(zhuan) 利、知識產(chan) 權收入和創新技術的風險投資等方麵繼續領跑全球。
中山大學天文與(yu) 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盡管中國出版物數量已問鼎全球冠軍(jun) ,但科研質量登頂會(hui) 滯後一些,正如美國約在上世紀初經濟首先達到第一,而科技是二戰後才超越歐洲,中國也會(hui) 經曆類似的發展過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六星”
19日12時12分,中國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將吉林一號視頻07、08星和4顆小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的第100次航天發射任務。[詳細] -
中國今年將發射3顆海洋衛星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21日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表示,2018年將提高調查與支撐保障能力。優化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構成,強化調查船時共享。啟動南海中南部常態化標準斷麵調查。發射3顆海洋衛星,加快海洋衛星地麵站和數據分發服...[詳細]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誌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與奧地利科學院塞林格研究...[詳細] -
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獲美國食用許可
1月20日—21日,農業生物技術科研工作者的朋友圈被微信公眾號“萊肯生物”的一則報道——《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獲得美國FDA的商業化許可》刷屏。21日,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華恢1號水稻研發團隊成員和相關業內專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