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基礎研究迎來黃金發展期

劉園園 操秀英 劉垠 發布時間:2018-02-02 11:10:00來源: 科技日報

“《意見》的出台,如同一陣春風,讓我國基礎研究發展迎來黃金發展期。”日前,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專(zhuan) 注水聲研究36年的科技老兵楊德森院士激動不已。

在楊德森看來,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在建設科技創新國家過程中,這一基石支撐著目標的高度、寬廣度和持續度。他評價(jia) 說,《意見》立意高深、放眼長遠、腳踏實地、久久為(wei) 功。

對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意見》為(wei) 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發展基礎研究的指導思想、基本依循、發展目標和方向。”楊德森說。

楊德森所從(cong) 事的水聲工程學科,是國家發展海洋強國戰略必不可缺的關(guan) 鍵學科領域。“經過幾代水聲人的共同努力,水聲工程學科已經在多方麵取得技術突破。但是要實現成果的井噴,全麵支撐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強國目標的實現,還遠遠不夠。”楊德森說。

楊德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們(men) 對海洋的基礎研究還比較缺乏,基礎數據還不是十分豐(feng) 富,水聲專(zhuan) 業(ye) 人才還存在巨大缺口。

“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水聲領域的科研進步與(yu) 發展,影響著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產(chan) 生與(yu) 突破。”楊德森說。

在楊德森看來,《意見》對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我們(men) 的科研要瞄準國家重大急需科研任務,更好地整合利用國家實驗室的優(you) 勢與(yu) 資源,在關(guan) 鍵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沉心靜氣、有所突破,為(wei) 引領性、顛覆性技術的產(chan) 生打下堅實基礎。”楊德森說。

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理事長陳冬生曾參與(yu) 《全國基礎研究“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中國基礎學科發展報告》等文件的起草工作。他認為(wei) ,《意見》從(cong) 5個(ge) 方麵提出的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20項重點任務十分重要。

“其中有些方麵的提法特別值得關(guan) 注。” 陳冬生解釋說,其中包括完善對高校、科研院所、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製;強調推動基礎研究與(yu) 應用研究融通;在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jia) 機製同時,更加強調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更加重視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等。

與(yu) 建設科技強國“三步走”吻合

基礎研究不僅(jin) 僅(jin) 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事情。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從(cong) 跟跑為(wei) 主轉向三跑並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呂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內(nei) 一些企業(ye) 如華為(wei) 進入行業(ye) 技術前沿領域後,沒有可以引進的技術,要解決(jue) 卡脖子難題,必須自己探索新的領域和研究。

呂薇認為(wei) ,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是我國科技創新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ju) 措。

《意見》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展目標,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呂薇認為(wei) ,這與(yu) 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的“三步走”路線圖相吻合。

“以前,基礎研究經費主要靠政府支持,新的形勢下,要調動社會(hui) 各方麵的積極性,關(guan) 注和支持基礎研究。”呂薇說。

如何調動?《意見》提出要優(you) 化基礎研究發展機製和環境,其中包括加強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製,推動基礎研究與(yu) 應用研究融通等。

“我們(men) 要把基礎研究從(cong) 象牙塔中變成創新發展所需要的支撐和動力,變成原始創新能力和實實在在的生產(chan) 力。” 呂薇分析說,從(cong) 基礎研究到產(chan) 業(ye) 化會(hui) 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其中每個(ge) 環節都需要依靠創新去轉化、實現。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橘子皮咋成了解鎖利器

    手指輕輕一按,屏幕瞬間解鎖——自從手機有了指紋解鎖功能,連密碼都懶得輸了。可是,假如這條快捷通道,連橘子皮都能輕而易舉地攻破,你作何感想?近日,一段用橘子皮解鎖手機的視頻在網上瘋傳。手機指紋識別鍵經過簡單處理後,...[詳細]
  • 種子的“選擇”可影響地區生物多樣性

    來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與國外研究機構合作,在種子功能權衡的研究中取得了最新進展。據了解,種子植物是陸地生態係統的主導者,權衡是其適應複雜陸地環境的主要生態策略。種子具有攜帶遺傳...[詳細]
  • 中國7家智庫登世界百強榜單

    3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7》在北京首次發布,這份榜單中,中國智庫表現突出:中國擁有智庫512家,位列世界第二智庫大國;7家智庫榮登百強榜單。根據全球智庫排名、區域分...[詳細]
  • 迄今最詳細銀河係射電地圖繪成

    日本國立天文台近日公布,他們聯合眾多大學的科學家實施名為FUGIN的計劃,通過為期1100小時的大規模銀河係觀察,成功繪製出迄今最大、最詳細的銀河射電地圖,精度比目前的銀河係地圖提高了3倍。在該圖中,可以查到從銀河係整體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