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8億年前藍藻既能輸氧還能固氮

張曄 發布時間:2018-02-02 11:25:00來源: 科技日報

每到夏季,太湖等湖泊就會(hui) 發生“水華”,黃海海域也會(hui) 暴發“赤潮”,藍藻成為(wei) 養(yang) 殖和旅遊業(ye) 避之不及的“環境殺手”。但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安徽壽縣發現8億(yi) 年前的“大型安徽絲(si) 藻”,為(wei) 地球早期生物固氮提供了最早化石證據。相關(guan) 成果於(yu) 2月2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藍藻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存時間最長的生物門類之一,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藍藻還有不少具備固氮能力的種類。生物通常不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氣,而某些特殊類型的藍藻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wei) 生物可吸收利用的化合態氮。 在現生藍藻中,有一種能進行固氮作用的結構被稱為(wei) 異形胞。因此具異形胞藍藻是早期生物固氮的直接證據,然而它們(men) 的化石記錄非常稀少且爭(zheng) 議很大。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龐科博士等發現的大型安徽絲(si) 藻為(wei) 單列的絲(si) 體(ti) 化石,並由一層薄的胞外膠鞘包裹。既能單獨保存為(wei) 絲(si) 體(ti) 化石,亦能與(yu) 其他絲(si) 狀化石一起形成底棲的微生物席。絲(si) 藻由多個(ge) 細胞組成,部分營養(yang) 細胞成對地出現,為(wei) 橫向二分裂產(chan) 生的子細胞。對比現生藍藻的結構,研究認為(wei) 大型安徽絲(si) 藻是一種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很可能起源於(yu) 新元古代早期。大型安徽絲(si) 藻的發現,將最早可靠的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記錄由泥盆紀(約4.1億(yi) 年前)向前推進到新元古代早期(10億(yi) —7.2億(yi) 年前),提供了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藍藻的異形胞是為(wei) 了應對氧氣濃度上升、保護其中對氧氣敏感的固氮酶而產(chan) 生,因此大型安徽絲(si) 藻從(cong) 生物學方麵也證實了新元古代早期地球氧化還原環境的轉變。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二氧化碳大氣清除技術應對全球變暖作用有限

    據英國路透社2月1日報道,日前,歐洲的科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二氧化碳大氣清除技術對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潛在成效有限,各國應采取更多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據報道,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已刻不容緩,因此使用氣候調節技術來緩解氣候...[詳細]
  • 5G布局白熱化 中興通訊拋130億定增方案押寶5G

    5G的布局已經進入白熱化,除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將5G國有化,高通、華為高喊全力衝刺5G,昨晚,中興通訊拋出巨額定增方案,也加碼5G業務。1月31日晚間,中興通訊拋出130億定增方案,募集資金將用於“麵向5G網絡演進的技術研究...[詳細]
  •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印發

    科技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銀行關於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農〔2018〕3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農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林業廳(局),...[詳細]
  • 基礎研究迎來黃金發展期

    本報記者劉園園操秀英劉垠“《意見》的出台,如同一陣春風,讓我國基礎研究發展迎來黃金發展期。”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專注水聲研究36年的科技老兵楊德森院士激動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