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人類首次發現銀河係外行星

劉霞 發布時間:2018-02-06 10:13:00來源: 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借助微引力透鏡現象——也是現有行星探測方法中能發現距地球相對遙遠地方天體(ti) 的方法,並對其進行創新,首次發現了銀河係外RX J1131-1231星係的一群行星,並確定這些行星的質量介於(yu) 月球和木星之間。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領域。

現有的行星探測方法,都隻能探測到銀河係內(nei) 行星。RX J1131-1231星係距離地球38億(yi) 光年,因此,即便現在最先進的望遠鏡也無法直接觀測到它們(men) 。科學家一般使用微引力透鏡找到銀河係內(nei) 的行星,但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創新微引力透鏡方法,首次發現了這些係外行星。

最新研究負責人、俄克拉荷馬大學物理學與(yu) 天文學係戴新宇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現有觀念認為(wei) ,絕大多數星係中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行星的微引力透鏡效應一定會(hui) 導致黑洞附近的輻射被放大,而這種輻射變化能被現有望遠鏡觀測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探測到了這種輻射變化,我們(men) 對其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認為(wei) 微引力透鏡效應可以對此作出解釋,從(cong) 而確定了這些銀河係外行星。然後,通過建模數據來分析特征信號出現的頻率,確定了這些行星的質量。”

戴新宇表示:“這是首次在銀河係外發現行星,借助我們(men) 的新方法,現在可以研究這些行星,揭示它們(men) 的存在,甚至獲得它們(men) 的質量,這將開啟新的探索領域。”

不過,戴新宇也強調稱,盡管新發現還需進一步確認,但他們(men) 提出的行星微引力透鏡效應導致黑洞附近輻射觀測變化的方法是可行的。這項研究發表於(yu) 最新一期的《天體(ti) 物理學雜誌快報》。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我遙感衛星地麵站成功接收"張衡一號"數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月5日14時49分44秒,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密雲站,在第4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張衡一號”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至14時58分53秒完成總計7.68GB數據的實時接收、記錄和...[詳細]
  • 你考慮過手機電池的感受嗎

    很多人發現,使用一些日子後,手機電池充電越來越快,待機時間卻越來越短。為了讓自己的手機電池更耐用,很多人選擇求助於網絡,照著“如何延長電池續航能力”的小貼士上說的方法做。可你知道嗎?網上很多充電方法都是錯誤的,這...[詳細]
  • 納米緩釋技術可大幅減少農藥用量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岩研究員課題組,研製出一種以多孔碳酸鈣為載體的納米緩釋農藥,可顯著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用量,降低農藥引發的農業麵源汙染,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詳細]
  • 北京試點京津冀手機互刷交通卡

    繼2017年底北京市公共交通全麵實現支持“京津冀互通卡”後,從今年2月1日開始,北京進一步試點推行“京津冀手機互通卡”,用戶可憑借一部手機乘坐北京公交、地鐵以及京津冀區域等全國互聯互通城市的指定公共交通線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