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地球之眼 有了中國天線

趙永新 發布時間:2018-02-07 10:16:00來源: 人民網

6日,由中方主導研發、被稱為(wei) “地球之眼”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簡稱SKA)的首台正樣樣機“反射麵天線樣機”(簡稱SKA—P),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簡稱中國電科54所)出廠。這標誌著我國在SKA核心設備研發中開始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並在國際大科學工程中為(wei) 世界成功提供“天線解決(jue) 方案”。

SKA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由全球多個(ge) 國家出資共同建造。SKA台址位於(yu) 澳大利亞(ya) 、南非及非洲南部8個(ge) 國家的無線電寧靜區域,其接收麵積約1平方公裏,相當於(yu) 140個(ge) 足球場大。

SKA建成後將比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EVLA的靈敏度提高約50倍,巡天速度提高約1萬(wan) 倍,為(wei) 人類認識宇宙提供了重要機遇。

SKA致力於(yu) 揭示人類共同關(guan) 心的宇宙黎明和生命搖籃等科學之謎,回答宇宙的第一縷曙光、結構形成、生命起源等宇宙的基本問題,有望開辟人類認識宇宙的新紀元。

2011年,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7國作為(wei) 創始成員國成立了SKA獨立法人機構SKA組織(SKAO)。目前SKAO有澳大利亞(ya) 、加拿大、中國、印度、意大利、新西蘭(lan) 、南非、瑞典、荷蘭(lan) 和英國共10個(ge) 成員國,總部設在英國。SKA項目分為(wei) 建設準備階段、建設階段和運行階段(預計50年),預計2019年啟動采購招標,2020年全麵開工建設。

據了解,SKA—P的設計和建造由中國電科54所主導承擔。其概念設計於(yu) 2015年5月提出,在同年11月召開的天線設計方案國際評選會(hui) 上,由多名專(zhuan) 家組成的國際評審委員會(hui) 基於(yu) 設計成熟度、建造安裝計劃、成本等方麵因素綜合考慮,一致推薦中國設計方案作為(wei) SKA—P的唯一研發方案。

2017年,由中國電科54所和國家天文台聯合成立的射電天文技術聯合實驗室(JLRAT)成為(wei) SKA天線工作包聯盟新的牽頭單位,聯合南非、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20家科研機構共同開展SKA反射麵天線研發,並承擔了SKA—P的研發工作。

據中國電科54所所長張桂華介紹,反射麵天線的性能關(guan) 乎SKA整體(ti) 性能和主要科學目標的實現。SKA對天線技術指標和工程建設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一方麵需要滿足高靈敏度、高指向精度、高指向一致性、超寬頻帶、高電磁屏蔽性及大視場等性能指標要求,同時又要滿足低製造成本、快速建設和便於(yu) 維護的要求。

通過5年技術攻關(guan) ,JLRAT牽頭聯合國際團隊通過標準化、模塊化、精細化、一體(ti) 化設計,使得SKA—P最終在技術上滿足SKA所有技術指標。

天線的設計壽命為(wei) 50年,是常規天線重量的2/3,並具備低功耗、低成本、易安裝、易運輸和批量生產(chan) 等優(you) 點,為(wei) 未來SKA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專(zhuan) 家指出,SKA—P成功研製是SKA工程研發的一個(ge) 重大成果,具有重要裏程碑意義(yi) 。作為(wei) SKA全球多元化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未來中方將繼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SKA國際大科學工程為(wei) 契機,推動中國方案、中國技術、中國射電天文逐漸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近年來我國陸續建成多座射電望遠鏡,天文學研究正逐步躋身一流。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主導:為人類最大天文設備造"耳朵"

    人類史上建造的最龐大天文設備、由十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項目,雖然選址確定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的澳大利亞等8國,但該望遠鏡核心設備——天線樣機的研製卻是由中國主導完成。2月6日下午,由中國主...[詳細]
  • 中國平安與西藏自治區政府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

    25B7C68D7243904F21F546985348DFC4.jpg
    2月3日,中國平安與西藏自治區政府簽署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平安集團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及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麵的創新科技實踐成果,共同推進西藏自治區智慧城市建設,為藏區經濟發展和持續穩定提供有力支持。這是平安集團...[詳細]
  • 中科院公布2017年度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亮點 科技成果 這樣產出和應用

    日前,量子信息科學:從“理想王國”到“現實王國”;“悟空”獲得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等12項獲中科院2017年度科技創新亮點成果。高低溫複式腫瘤微創治療設備獲批上市;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隧道窯中試生產線建成...[詳細]
  • 提升合作層次 促進創新能力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偉大征程,中華民族開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科技處公使銜參讚阮湘平近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