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中科院公布2017年度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亮點 科技成果 這樣產出和應用

吳月輝 發布時間:2018-02-06 10:19:00來源: 人民網

 

製圖:張芳曼

日前,量子信息科學:從(cong) “理想王國”到“現實王國”;“悟空”獲得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等12項獲中科院2017年度科技創新亮點成果。高低溫複式腫瘤微創治療設備獲批上市;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隧道窯中試生產(chan) 線建成投產(chan) 等6項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近年來,中科院通過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zhuan) 項等的部署和實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進入科研成果豐(feng) 產(chan) 期。

中科院院長、黨(dang) 組書(shu) 記白春禮表示,好成績主要源於(yu) 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組織管理,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首先,恪守定位、前瞻部署,與(yu) 國家科技計劃有機銜接。先導專(zhuan) 項始終堅持戰略性、先導性的定位,在策劃立項、谘詢論證以及結題驗收等環節,充分聽取國家有關(guan) 部門和國內(nei) 外高水平科技專(zhuan) 家意見,恪守先導專(zhuan) 項的定位,加強與(yu) 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的銜接。第二,集成優(you) 勢、開放協同,力求科技創新活動效率最大化。充分發揮中科院建製化優(you) 勢,遴選相關(guan) 領域核心關(guan) 鍵研究力量組成任務攻關(guan) 團隊。同時,以開放協同的理念,積極吸納院外優(you) 勢創新力量參與(yu) 其中。第三,分類管理,突出重點,提升專(zhuan) 項管理效率和水平。遵循科研活動規律,研究製定了管理辦法及相關(guan) 管理實施細則,建立了權責明晰、科學規範的管理體(ti) 係與(yu) 組織模式。第四,放管結合,激發活力,營造寬鬆的專(zhuan) 心致研環境。同時,加強專(zhuan) 項監管,探索建立了專(zhuan) 項自管、行政部門監管、第三方評價(jia) 等多重監管體(ti) 係。建立信用管理製度和獎懲追責機製,確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地,對於(yu) 進展不好、實施成效差的先導專(zhuan) 項予以中止。

在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麵,中科院近年來也做了一係列重要部署,麵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全麵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統籌全院力量,持續推進“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zhuan) 項行動”,加強科技成果供給側(ce) 結構改革,努力實現科技與(yu) 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yan) 慶說:“比如,進一步簡政放權,不斷完善政策環境。我們(men) 修訂了《中國科學院對外投資管理辦法》,將科技成果對外投資行為(wei) 審批權交給院屬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全部留歸院屬單位,院屬單位還充分行使決(jue) 策自主權,製定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通過調整科技成果資產(chan) 評估備案工作審批權限,簡化了管理程序,有助於(yu) 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此外,還加強知識產(chan) 權運營,實現知識價(jia) 值增值,以及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本鏈有效聯動,支持科技企業(ye) 發展;搭建境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

在這些有力政策和措施的推動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了良好進展。據初步統計,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hui) 企業(ye) 新增銷售收入4080億(yi) 元,新增利稅503億(yi) 元;院所投資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4007億(yi) 元,淨利潤107億(yi) 元,創造就業(ye) 崗位16萬(wan) 個(ge) 。

2018年,中科院繼續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戰場,將“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zhuan) 項行動”重點工作,與(yu) 美麗(li) 中國、健康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緊密銜接,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提升合作層次 促進創新能力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的偉大征程,中華民族開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科技處公使銜參讚阮湘平近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興...[詳細]
  • 阿爾茨海默病有望靠驗血預警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報告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物是阿爾茨海默病最早期的病理特征,而今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可預測它的血漿生物標誌物,並有望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提前預警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人類至...[詳細]
  • 人類首次發現銀河係外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借助微引力透鏡現象——也是現有行星探測方法中能發現距地球相對遙遠地方天體的方法,並對其進行創新,首次發現了銀河係外RXJ1131-1231星係的一群行星,並確定這些行星的質量介於月球和木星...[詳細]
  • 我遙感衛星地麵站成功接收"張衡一號"數據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月5日14時49分44秒,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麵站密雲站,在第4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張衡一號”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至14時58分53秒完成總計7.68GB數據的實時接收、記錄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