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上的創新滿足了十幾億(yi) 人共同的需求,成就了令人震撼的市場。
——範小雲(yun) 委員
“互聯網+”正進入新階段,要求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公共領域更深度融合。
——馬化騰代表
以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業(ye) 態為(wei) 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加速讓人們(men) 夢想成真。
——姚勁波代表
過去拚數量、拚規模、低成本、微利潤,如今拚質量、拚設計、拚技術。
——易建強委員
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被稱作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其背後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們(men) 就科技創新、中國創造等話題展開熱議。
“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催生著創新動能”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了眾(zhong) 多舉(ju) 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不僅(jin) 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也極大改善了我們(men) 的生活。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易建強委員認為(wei) ,以“新四大發明”為(wei) 代表的一批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是科技創新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快速發展,重塑中國形象、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生動注腳。這些新技術是科技創新的最新產(chan) 物,是技術創新和科技改造升級的成果,同時,這些技術的應用實實在在便利了老百姓的生產(chan) 生活,滿足了市場需求。
“這表明中國在這4個(ge) 方麵的發展居於(yu) 世界領先地位。”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範小雲(yun) 委員說,雖然“新四大發明”並非同一層麵的事物,但在提高社會(hui) 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men) 的生活品質,促進了近10年來我們(men) 生活方式的改變。所以,認真思考這些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助於(yu) 我們(men) 認清中國現代化的邏輯和優(you) 勢,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從(cong) 經濟學上理解,這4個(ge) 方麵都體(ti) 現了大規模的需求匯集。供給上的創新滿足了十幾億(yi) 人共同的需求,成就了令人震撼和難以超越的市場。”範小雲(yun) 說,“中國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確立了中國經濟大國的地位,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消費成為(wei) 引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動力,並形成了有效需求。同時,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催生著創新動能,這是基礎體(ti) 製保障,其中包含了政策法律、科技創新、金融體(ti) 係、人力資源等多重支持。”
“數字經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新四大發明”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產(chan) 物。
“以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業(ye) 態為(wei) 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加速將人們(men) 夢想中的智能生活變為(wei) 現實。”58集團首席執行官姚勁波代表認為(wei) ,中國經濟正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期,實體(ti) 經濟與(yu) 數字經濟悄然結合,數字經濟在中國經濟構成中的比重將不斷提高,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在此背景下,服務業(ye) 與(yu) 互聯網深度結合,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大幅提升效率,形成數字經濟下的新型服務業(ye) 態——“互聯網+服務”。
“以‘互聯網+服務’為(wei) 代表的新服務業(ye) ,在促進就業(ye) 、房產(chan) 租售、家政、速運等多種服務升級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姚勁波說,新服務業(ye) 為(wei) 經濟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在易建強看來,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必然的。這些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產(chan) 生活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綠色、共享等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對於(yu) 更高效、更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強,為(wei) 新技術發展提供了豐(feng) 沃土壤。
與(yu) 此同時,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生產(chan) 水平在不斷提高,有了滿足這些需求的條件,國家也在以資金、政策扶持等手段積極推進新技術的發展。“它們(men) 的出現,不僅(jin) 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過去拚數量、拚規模、低成本、微利潤,如今拚質量、拚設計、拚技術,以創新引領發展。”易建強說。
“過去一年,數字經濟已經成為(wei) 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麵最廣的經濟活動。全球主要的科技與(yu) 互聯網公司都站在這個(ge) 風口上。”騰訊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代表說,在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ye) 改變了新技術跟隨者的角色,轉而成為(wei) 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與(yu) 全球合作夥(huo) 伴協同發展。從(cong) 共享單車到移動支付,從(cong) 無人貨架到在線學習(xi) ,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給百姓生活帶來驚喜和便捷,也會(hui) 更廣泛、深入地影響各個(ge) 產(chan) 業(ye) 。
“中國創造的基因、機製和動力正在形成”
“當前‘互聯網+’正進入新階段,要求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公共領域在知識上、業(ye) 務上、應用上更深度融合。”馬化騰說,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創新科技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要打破部門和地區壁壘,整合現有的數據平台,分步推進重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此外,有規範也要有監管,要加強相關(guan) 市場機製建設,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包括確定市場的監管主體(ti) ,防範不規範的企業(ye) 行為(wei) 破壞市場秩序、損害用戶隱私等。
姚勁波表示,未來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互聯網將加速融合,帶動新服務業(ye) 變革升級,促進中國快步走上科技強國之路。強化數字經濟與(yu) 新服務業(ye) 發展,將成為(wei) 企業(ye) 、行業(ye) 發展的驅動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針對新服務業(ye) 目前的發展情況,他建議,政府部門可以考慮進一步放開新服務業(ye) 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引導企業(ye) 參與(yu) 標準製定,推進新服務業(ye) 標準化建設;完善人才引留機製,為(wei) 新服務業(ye) 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共建共享新服務業(ye) 大數據係統,重建消費安全秩序等。
“這些年來我們(men) 取得了許多突破,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製造要轉變為(wei) 中國智造甚至中國創造,還有一些門檻要過。最根本的,中國創造還需要更多過硬的核心技術,在更多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鑄造中國創造的骨架和靈魂。”易建強說,這就要求我們(men) 培養(yang) 優(you) 秀的創新團隊,提高創新能力,並營造更活躍的創新氛圍。
“製造業(ye) 大國地位的保持,是中國成為(wei) 世界強國的基礎保證。”範小雲(yun) 說,在繼續完善發展壯大中國製造的同時,要以創新引領驅動中國創造,“通過高鐵、移動支付等高水平業(ye) 態,能夠看到,中國創造的基因、機製和動力正在形成,這是我們(men) 建設現代經濟體(ti) 係的希望和根本。”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經濟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新領域,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新載體(ti) 。”馬化騰說,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帶給中國“彎道超車”或者“變道超車”的機會(hui) ,基於(yu) 數據驅動的創新體(ti) 係和經濟體(ti) 係,將為(wei)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新動能。建議大力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ti) 經濟集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創新激勵政策,說到我們心坎上"
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改革科技管理製度,績效評價要加快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采取靈活的薪酬製度和獎勵措施。探索賦予科研...[詳細] -
科技投入向民生傾斜 人民有更多科技"獲得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黨的十九大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詳細]
- 手機資費年內降30%,影響有多大
- 蘋果推送ioses 11.3新測試版:老機型的福音
- 濟南財政補貼政策出台激發加裝積極性 老樓如何加裝電梯看這裏
- 濟南金融業增加值稅收均居全省首位 金融機構總數增至572家
- 共享單車未來:盈利隻有兩條路
- "獨角獸"上市預期推動概念股漲停
- 擁抱"新經濟" 多巨頭想回A股
- 共享單車難題待解 押金監管辦法在路上
- 取消流量"漫遊"費,提速降費進入新階段
- 包為民:今年我國宇航發射密度將創新高
- 流量漫遊費取消時間表將公布
- 河北省廣大幹部群眾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主要指標進世界前列
- "創新激勵政策,說到我們心坎上"
- 科技投入向民生傾斜 人民有更多科技"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