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青藏科考將登頂珠峰並首次取回雪冰樣品

楊雪 發布時間:2018-03-16 09:26:00來源: 科技日報

“開完會(hui) ,就要開始跨越珠峰專(zhuan) 題科考工作了。”行色匆匆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委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去年,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正式啟動。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開展的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一次科學大發現,那麽(me) 時隔近半個(ge) 世紀,第二次青藏科考則延伸至泛第三極地區,預計為(wei) 期10年。這片區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關(guan) 乎30多億(yi) 人的生存發展。

“聚焦水、生態和人類活動,著力解決(jue) 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麵的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啟動式上發來賀電。姚檀棟說,這是國家對青藏高原上的所有中國科學家提出領跑世界和服務於(yu) 全人類的要求。

5月是上珠峰的窗口期。“隻有幾天適合登頂,要趕在季風來之前。”姚檀棟透露,這次上去主要為(wei) 了研究環境變化。人在珠峰頂上最多隻能待一個(ge) 小時,否則生理上受不了,氣候條件變化危險性也大。所以,科考隊員要在一個(ge) 小時內(nei) 完成作業(ye) ,一次成功。“和過去相比,現在有了先進的儀(yi) 器設備做保障。”姚檀棟說。

“要用便攜式高分辨率探地雷達,還有所裏自主研發的一套儀(yi) 器,從(cong) 雪層鑽探下去,一直打到岩麵。”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珠峰科考執行隊長徐柏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用兩(liang) 種測量方法得到數據可以互相校對,他們(men) 自製的儀(yi) 器還要采集雪冰樣品。

徐柏青介紹,這次登頂的路線安排是,由5人協作團隊從(cong) 北坡上,還有2人從(cong) 南坡登頂接應;工作完成後,主力科考隊員和接應隊員從(cong) 南坡下,剩下4個(ge) 協作隊員從(cong) 北坡返回。4月初,登山科考隊員就要出發為(wei) 登頂做準備了。

今時不同往日,科技進步支撐裝備升級,青藏科考在很大程度上告別了“兩(liang) 條腿四個(ge) 輪子”。無人機帶著傳(chuan) 感器,測冰川地形、雪冰層厚度變化;無人船巡遊冰湖,測湖深、湖底地形……這些聽起來酷酷的新手段,在徐柏青看來已經很平常了,氣球和飛艇才夠勁兒(er) 。

徐柏青說的氣球,是一種能夠載荷測量設備和儀(yi) 器的高級氣球。這次,在北坡珠峰大本營,科考隊就要放飛一個(ge) 係留氣球和兩(liang) 個(ge) 零壓氣球,為(wei) 了揭示環境汙染物跨境傳(chuan) 輸與(yu) 西風—季風相互作用過程機理,以及跨喜馬拉雅大氣水汽輸送與(yu) 環境變化等現代過程。

係留氣球,顧名思義(yi) ,就是用繩子係住氣球留在某一個(ge) 點。氣球從(cong) 釋放點可以垂直上升2000米,“通過控製高度,就測得某個(ge) 點的垂直剖麵數據,比如水汽同位素和黑炭含量。”徐柏青興(xing) 奮地說,過去是完全沒有辦法測垂直數據的。

“零壓氣球可以飛至海拔15000米的高度,測珠峰上空的數據。”徐柏青介紹,氣球沒有動力,隨風飄。測量完成後,他們(men) 根據GPS、氣象條件等綜合判斷回收地點,然後給氣球放氣,打開降落傘(san) 。

至於(yu) 飛艇,“也沒有動力,但它的流線型設計,比氣球更具抗風能力。”徐柏青說,現在技術已經有了,就等著做出來。

隨著新手段、新方法、新技術的加盟,第二次青藏科考“總隊長”姚檀棟對未來工作充滿期待。他希望將來可以形成係統的“極目”觀測,實現對第三極生態、環境、資源、災害等過程的大範圍、多尺度、係統化、常態化監測,為(wei) 科學研究和社會(hui) 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數據。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技”“創新” 被不同行業代表反複提及

    13日上午8時,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9位全國人大代表分為三組,相繼亮相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第四場“代表通道”,回應社會關切。[詳細]
  • 我國用造火箭的技術造出“人工輔助心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原院長李洪日前向記者透露,該院研製的“人工輔助心髒”已經開展了大量動物實驗,正在接受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山東檢測中心的檢驗,有望於“十三五”期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心力衰竭被稱...[詳細]
  • 從外星人到人工智能終結人類 曆數霍金預言

    綜合報道,14日,發言人宣布,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奧秘的霍金,曾經作出過哪些預言呢?資料圖:英國物理學家霍金。霍金語錄一:“外星人”在看著你在2015年倫敦皇家科學學會尋找外星生命...[詳細]
  • 關於霍金,應該了解的七個問題

    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在這裏不打算重複那些老生常談或者以訛傳訛,而是希望向公眾盡量清楚準確地介紹一下霍金的實際成就。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