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2日在線發表的兩(liang) 篇天文學論文,科學家們(men) 在百億(yi) 光年外的星係內(nei) 發現了兩(liang) 顆“閃爍”的恒星,被認為(wei) 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觀測——人類利用引力透鏡看到了原本根本無法觀測的超遠距離恒星,其中一顆距離我們(men) 140億(yi) 光年。該觀測同時揭示了隱藏在疏散星團內(nei) 的暗物質的信息。
我們(men) 能看到的所有恒星,其實都在銀河係內(nei) 部。除非在恒星爆發(如新星或超新星爆發)時,其亮度會(hui) 突然發生變化,因此最亮的超新星在100億(yi) 光年之外也可見。但對於(yu) 沒有經曆爆發的恒星來說,超出銀河係之外的大部分就過於(yu) 暗淡了,比天文學觀測能力的極限還要暗上百倍,無法單個(ge) 檢測到。
此次,美國兩(liang) 支研究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反複觀測了包含大量疏散星團的天空區域。他們(men) 的成果要得益於(yu) 兩(liang) 顆恒星與(yu) 我們(men) 之間的疏散星團的引力透鏡效應——這些星團產(chan) 生的強大引力場就像一個(ge) 透鏡,可以放大星團背後恒星發出的光,其足以讓科學家觀測到這兩(liang) 顆恒星,它們(men) 原本因為(wei) 距離過遠而無法在地球上觀測到。其中一顆距離我們(men) 140億(yi) 光年的恒星,被放大了逾2000倍。
其中,南卡羅來納大學科學家斯蒂文·羅德尼與(yu) 同事觀測到的恒星“閃爍”,是因為(wei) 該恒星表麵正發生爆炸;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帕德裏科·凱裏及同事觀測到的另一顆恒星的“閃爍”,則源於(yu) 該恒星與(yu) 疏散星團之間的相對運動。
通過研究這些“閃爍”,天文學家不僅(jin) 可以揭示恒星本身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還能揭示作為(wei) 透鏡的疏散星團中暗物質的分布情況。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但是一般認為(wei) ,暗物質的質量可以解釋已觀測到的星係內(nei) 部運動。
總編輯圈點
140億(yi) 光年!要知道,目前普遍認為(wei) 宇宙的誕生是在138億(yi) 年前,這光走的路程真是太過漫長。它走了那麽(me) 久,才撞入了人類觀測裝置的“眼簾”。這束光出發的時候,地球還沒有誕生,人類更是不知所蹤。宇宙太大,時空太深邃,人類目力有限,即使用上最為(wei) 先進的望遠鏡,也隻能看到我們(men) 在宇宙中的“近鄰”。利用引力透鏡觀測遠處星體(ti) 是常用的天文觀測手段。而研究這些透鏡本身,還能進一步了解隱藏在疏散星團內(nei) 的暗物質信息。那可是物理學界上空的兩(liang) 朵烏(wu) 雲(yun) 之一,人人都想揭開它的神秘麵紗。宇宙裏還藏著數不清的秘密,它不言語,而我們(men) 隻能用各種方式苦苦探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我國首次開展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
除了東北,新疆阿勒泰也是名副其實的雪鄉;受汙染的雪消融得會更快,就可能會幹擾輻射平衡;雪的粒徑大小關係到老化程度,還影響到消融速度……2日,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項目2017年度總結會在南...[詳細] -
西藏:四種產品有望明年走向市場
隨著文化科技的不斷融合發展,傳統陶器被賦予了新的演繹。在自治區科技廳的支持下,由自治區科技信息研究所承擔的“西藏文化元素抽取與陶瓷工藝品製造”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已生產出壁畫、擺件、餐具、日常用品等四個係列的陶瓷...[詳細] -
天宮一號“回家” 落入南太平洋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幾乎在同時,美國戰略司...[詳細] -
涉藏科研的“賢者喜宴”
走進西南民族大學,清新鮮活的氣息撲麵而來,各民族師生和合偕習。與此同時,一場盛大的學術活動——5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集中開題報告會,正在西南民大行政樓裏舉行。[詳細]